5年级数学教案推荐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设计中应考虑到课堂管理策略,以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互动,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年级数学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年级数学教案推荐5篇

5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小黑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 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 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 小组交流。

(3) 汇报:3个5 5×3=15 , 3×5=15 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 ,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 (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 口诀( )

5×3=( ) 5×4=( )

口诀( )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5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准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单运用。

5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学生:28。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学生:35。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

学生2:把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表中第2行的数不变。

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学生: 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 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③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④引导概括规律: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

象的认识过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规律的必要性。]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观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

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

(1)出示例2,学生按箭头指示的方向观察。

(2)教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第1个数720,7202=360,360即为第2个数。

第2个数360,3603=120,120即为第3个数。

第3个数120,1204=30,30即为第4个数。

除数依次增加1。

三、综合训练,深化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评讲。

①说说排列的规律。

②回答:后面两个数是怎样填的?

2.课堂活动第2题

(1)独立找规律画图。

(2)说明方块的排列规律,展示画的图。

3.练习十四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

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了规律,还运用了规律,同学们真棒!希望同学

5年级数学教案篇4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小数的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实际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小数甚至用过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或两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课标分析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发展数感。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年级数学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5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考5篇

6年级数学教案优质5篇

6年级数学教案通用5篇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参考5篇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5篇

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教案5篇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5年级数学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