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想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课堂规则和纪律,编写教案,教师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清晰的指导与框架,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2

活动内容:

?早餐的学问》(3课时)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活动准备

1.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平时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课件强调:单一)

3、信息分享。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第一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荐的营养早餐。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大家会看到,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

4、现场统计饥饿时间。

师:说到现在吃的,你饿吗?(交流)这么早就饿了呀?现在是第三节课,已经有这么多同学感觉到饿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他第二节课就已经饿了。

5、引导学生发现早餐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对比那张统计图,再加上我们刚刚交流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发现?师生交流:(预设)

(生1)早上吃不好早饭,很快就会饿。

(生2)我们的早餐几乎总是那几样,内容很单一。

(生3)吃有营养的早餐很重要,对我们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师相机评价:大家不仅观察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棒哦。还有什么发现?

(生4)我们不仅要吃饱早餐,还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时一直以为,早上时间特别紧张,随便吃点儿什么,只要吃饱就行了,没想到,吃个小小的早饭,还挺有学问的呢。

师抓住时机引导:嗯,说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顿早饭,居然也大有学问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早餐的学问,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确立主题:早餐的学问。

师:那好!我们就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进行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研究内容。

师:关于早餐的学问,你们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内容展示到“小问号收集站”上来吧。

(事先让学生准备卡纸,在卡纸背面贴双面胶,用大大的字写下来,便于粘贴)

预设:早餐吃什么、几点吃、吃多长时间、怎么样等等。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师: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一下子,我们的小问号收集站就收集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全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好像太繁杂和琐碎了,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归纳一下呢?(能)关于归纳问题的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经实践过了,只需要?(生:把类似的问题圈在一起,再简炼结合一下。)

学生归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国吃早餐的讲究

(4)早餐的起源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子课题。

(拟写活动计划)师:确定好了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份活动计划。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共享栏,一个是一份现成写好的方案可参照,一个是白纸可自己设计,一个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方案的修改。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方案。)

(预设情况一)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可能没写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结合我们刚才说研究问题的初步打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的帮助吗?

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提问,教师给予回答,补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网络,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以及询问专业人士等。

学生在指导后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方案。

(预设情况二)师:设计完成,交流一下所设计好的活动计划。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们小组这个活动计划,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适合于实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结

教师总结,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课时: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

班级第小组编制统计时间:20xx年月日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可选)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不断地激发着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产生了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趣味数学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我校趣味数学社团的成立不仅是数学实践活动基地其中的一隅,更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在实践活动中享受数学趣味,在趣味数学中提升自身认识和实践能力的舞台。使趣味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基地三者有机融洽,也凸显我校数学实践活动基地的特色之一。

二、活动宗旨:

关注学生需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和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体会数学知识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增进同学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让我校数学实践活动基地成为趣味数学的后花园,花草丛生,曼妙多姿。来到这里,让他们发现数学不再枯燥、神秘,能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离开这里,带着轻松的愉悦。

三、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旨在以小学数学系列知识为基础,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图形、数学故事、数学歌谣,以及大量诱人思考的趣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思路和分析的技巧,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小学数学的趣味化,一方面体现教师对教材艺术使用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趣味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看到,数学的趣味化教学只是少数教师的个性行为,还没有转变为大多数教师的共同意识。因此我们倡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收获乐趣”。“趣味数学”社团系列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是本着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极富有趣味的情感中,开展一系综合列活动的全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让每个学生把学数学看作很轻松的事,我们数学教师就应努力“让数学更有趣”。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活动内容(分段):

1、低段:(一、二年级学生)

(1)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及校本教材中趣味内容

(2)加减法知识的实际趣味性问题的应用

(3)七巧板、火柴棒等的拼与移等趣味实践

(4)立体图形、实物积木等的分类与搭配活动

(5)尝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等。

2、中段:(三、四年级学生)

(1)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及校本教材中趣味内容

(2)整数知识的实际趣味性问题的应用

(3)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化的趣味探究

(4)利用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进行图案设计与制作等活动

(5)搜集中外数学家及数学故事,并交流

(6)尝试撰写数学日记与自己对某个数学问题的小论文

3、高段:(五、六年级学生)

(1)教材中的趣味性素材及校本教材中趣味内容

(2)小数、分数知识的实际趣味性问题的应用

(3)探究规律性趣味数学的内容

(4)农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

(5)学具、图纸等趣味性的实践

(6)收集数学文化相关知识并交流探讨

(7)尝试撰写数学日记与数学小论文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

1.教学例2中(涉及三个数量的乘法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的数量关系呢?自己试着画一画,可以提示一下:题里有小亮、小华和小新的储蓄三个量,所以可以三条线段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并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明确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并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3、注意引导学生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比较归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明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答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中等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仍然要强调把什么看作单位1。如果有必要,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画图。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教优秀学生,做到“一帮一、兵强兵”。

设计意图:

继续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以方便学生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最新5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5篇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工作总结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小学六年级工作总结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作文六年级演讲稿8篇

小学六年级工作总结8篇

小学六年级工作总结范文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