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顾自己的心得,我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想要写出有深度的心得体会,我们需要多进行思考和反省,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研学游心得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研学游心得篇1
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研究活动。走出生活了一年的学校,我看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
第一站,我们来到国家博物馆,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交流史。看到很多以前只在图片上看到的东西,每次看到一件古物,我的心都很兴奋。当我看到炎帝和黄帝的`雕塑时,心里顿生敬畏之情。然后我们进入故宫,不仅看到了几百年前皇帝居住的地方,还看到了许多外国朋友。后来,我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我在北京大学看到了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之父蔡元培的石像。看到蒙民伟音乐厅和清华校门,最后在这里合影留念。
要说在整个行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参观科技馆。走进科技馆,走进中国之光的展厅,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变迁。当我看到张衡传中描述的地动仪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我还和同学们拼成了七巧板,非常高兴,就像在学校里克服了一道数学难题。我们还看到了基因竖琴、细胞结构、血液流动。我以为来科技馆只能看到一些物理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这里可以看到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相关的知识。晚上,清华大学的姐姐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友谊。
最后,非常感谢山先生、李__、刘向导、张向导给了我们这次安全精彩的旅行,感谢郑校和十四中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
研学游心得篇2
坐上大巴车许久,我们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目的地——黔阳古城。
充满古风,幽静万分,是黔阳古城的身份证。我们踏着青石板,在这狭窄游戏上的小路上,走着走着,便到了芙蓉楼,一位大诗人,又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文人,他就是王昌龄。人们见到这栋木建筑,回回想起《芙蓉送辛渐》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在芙蓉楼下,王昌龄正在与他的好友辛渐举杯同饮,不醉不休,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愈来愈响......
从芙蓉楼离去之后,我们便到了许愿树,导游阿姨说这棵许愿树,许愿灵验万分——据说这棵树下出过一名文状元,我们拿着老师发的红丝带,许了一个愿望——学习步步高升,天天向上。让这条小而细长的红丝带带上我的梦想,永远的留在这棵许愿树上,此时此刻,千千万万条红丝带随风飘荡,偷走了同学们心里的落寞,偷走了千年以来的芙蓉楼的清冷。
不知不觉,火红太阳出现在我的头顶——已经到了中午了。铜须门来到一个小餐馆吃了午饭,我们便又踏上了学剪纸的道路。
剪纸——一门中国艺术的瑰宝,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一学就入了迷,喜爱上这门传统学科,久久不能自已,它博大精深,朴素而不失华丽,老师就像是一个伟大的魔法师,他让一张普普通通的卡纸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般,瞬间出现了千万种花样。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转眼间,就到了该返回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只好与这个迷人的黔阳古城缓缓道别……
研学游心得篇3
来到曲阜,第一个景点便是高高的万仞宫墙,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焦急等待着大开城门,终于,早晨八点整?祭孔大典?开始了。一队队人马整齐的出场了,有的敲锣,有的在打鼓,还有的在吹喇叭,大家瞬间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了。紧接着,迎面走来一队儒装少女,她们伴着古韵雅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不知不觉间,表演就结束了。
手捧一卷论语,伴着微微凉风,身穿精致的汉服,以万仞宫墙为背景,体验儒学的风采。
接着,我们来到了孔庙。
孔庙有很多,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等级最高的还是要数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庙的牌匾大多由篆体雕刻。走进大门,金声玉振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石门究竟有什么来历呢?我在心中暗想。这时,导游向我们解释说: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这就是金声;以击罄告终,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孔庙的.柏树有上千棵,期中树龄最大的约两千岁,我们五个同学才勉强把他围抱起来。
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的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面雕刻着两条巨龙,飞腾于彩云之中,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在故宫里都很少见到。
游览完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孔府,这是孔家子孙后代居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堂、楼房。孔家自古代以来以诗礼传家,所以当然少不了学堂。孔府的后花园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锦鲤,它们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所以孔子给他的儿子取名孔鲤。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孔林。孔林右侧有七十二棵柏树,象征孔子七十二位贤徒。孔林是孔家人世世代代的墓地,讲究五孔不入。一孔,孔家出嫁的女儿;二孔,孔家的男孩子嫁到自己的妻子家里;三孔,小小年纪便夭折的孩子;四孔,收到国家法律刑罚的孔家人;五孔,出家的孔家人。后来又增加了一孔,也就是六孔,孔家夫人带过来的孩子。五孔不入从此变成了六孔不入。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研学游心得篇4
今天,烈日当空,老天爷似乎知道了我们要去研学活动,才放出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我们来到了被誉为“海峡第一村”的金井镇围头村,先去了模范民兵哨所换上庄严的军装,穿着威武的军装来到了广阔的平地上训练,严厉的教官教我们向前对正头抬起来右手握拳抬高,小碎步踏起来。接着我们去解放军叔叔的二楼宿舍参观,看着他们的宿舍,我们惊呆了,每样东西都井然有序每条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十分整齐。我心中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好好叠被子。
然后我们去了八二三战地公园,开始了刺激的团队大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弹大战。一切准备就绪,水弹大战开始了。我连躲都来不及躲,就被敌方一连击了好几枪,我赶紧拿着枪,对准敌方一连击了好几枪,这时,敌方的几名同学枪里没有水弹了,只好灰溜溜地溜走了。我们趁机前进,忽然,一不留神,我被我方的同学击中了好多枪,一阵酸痛,我护住背部,撤离“重灾区”往后跑,可敌方突发猛进……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片空地上,进行了一场爱的`。教官那充满深情的话语让我想起了从小悉心照顾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陪伴我成长的家人,我们得到了他们不求回报无限的爱,我们也要以爱回报他们。
围头村快乐研学,让我们难以忘怀,让我们收获满满。
研学游心得篇5
今天学校组织了去中国地质大学参观的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有许多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收获。
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以攀岩为主。他们的“七加二”计划是十分著名的,所谓“七加二”即攀登七大洲的各自高峰以及北极点和南极点。在这段过程中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中国地质大学的攀登热爱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后来,当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四人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陈晨也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攀登故事。
她先给我们简单讲解了一下攀登的工具与基本方式,也给我们分享了她攀登至7990米时与氧气瓶的小故事,即使她现在平静地讲出这个小故事,但是当时那种背部冒冷汗,猛然地在夜中惊醒救助与同伴,那种生死一线的感觉真的很难以想象。此外,她还表示她并不是女英雄的代表,而是整个攀登团队的代表。她说在她攀登上峰顶时,那是因为背后有坚强的后盾在支持着她。最后她还我们的人生也是在攀登,是的啊,在这人生途中,就像在攀登,我们的背后总有人在支持着我们,我们有时会幸运的被机会选中,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走出路来。
后来我们参观了逸夫博物馆。很喜欢馆长的解说,既让我们领悟了知识,又十分的有趣。将地理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结合在了一起,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讲解主要是地球的诞生与发展。当我们进入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幕墙,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一堵白墙罢了,但是馆长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幕墙描绘的'是中生代“龙”的足迹,旁边的文字也对“龙”进行了解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幕墙,感受到了其壮观。于是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参观。首先就是介绍了我们的地球,然后讲到地球的发展史,首先便是困扰科学家们许久的未解之谜——生命大爆发,并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澄江生物群。后来随时间推移又分别介绍了植物登陆,脊椎动物登陆以及恐龙时代。最后还介绍了博物馆的一个保存较完整的海百合化石。
对于这次的参观真的受益匪浅,很感谢地大的知识提供与精神传播。
研学游心得篇6
终于盼来了星期五,我内心高兴极了,因为今天我们二年级的同学要到农科中心进行一天的研学活动。
早上刚到学校,还下着牛毛细雨,心想:会不会因为下雨而取消外出研学活动呢?一波三折,庆幸我们还是可以外出。
到了农科中心,一眼望去,又宽又大的训练场,还有一个足球场,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导游阿姨先是带我们去阶梯处拍照,然后跟我们说今天的课程活动。教官给我们班上的第一节课是整理内务,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形状,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要我们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叠成“豆腐”形状。紧接着是钻木取火,我和几个小伙伴团结合作,好不容易才闻到烟味,看来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很伟大。还有有趣的结绳逃生制作和野外搭帐篷,教官手把手地教我们制作逃生结,又让我多学会了一样本领,搭帐篷必须得团队合作,单靠一个人是不能完成“三脚架”的,而且下面还要绑上两根竹竿,这样的帐篷才会更加稳固。转眼快到了中午,教官又教我们站军姿,说站不好要送到军营里不能回来,我得认真走好才行,一动不动地、像棵松树一样挺拔,这让我感受到了解放军叔叔的千辛万苦。
香喷喷的午饭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我一下子吃了两个卤鸡腿呢。导游阿姨说时间紧迫,吃完饭我们有得进行下一课了。
教官教会了我们怎样在野外获取饮用水,这又让我学会了一门本领。最让我难忘的是火场逃生这一课。教官说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一、摇,二、拔,三、喷。”还让我们每位同学到感受了一下,想想现在的火灾有那么多,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我真想快快长大,成为一名消防队员来帮助更多的人们。
这次研学然我收获许多,好期待下一次研学活动呀。
研学游心得篇7
__月20日早上六点从学校出发,开始了三天两晚的北京暑期研学之旅。
下午到达国家博物院。从元谋人的牙齿,北京人的头骨到原始的石器,我们体会到了祖先们鲜活炙热的生活气息。从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兵马俑再到魏晋南北朝明清的瓷器珐琅彩无处不体现着先人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从太和殿到御花园,我们体会到了大清王朝的.繁荣与衰败。这一过程中,陈导不断给我们讲述宫殿的来历、作用,收益颇深。故宫繁华的建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第二天上午和第三天上午我们分别来到中国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古朴的建筑、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一次激起我对大学的向往。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北大的一位学姐和北大教授苑教授的演讲。在学姐那里吸取了很多学习经验教训:
1、提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找到自己不会的难点重点勾画,课上着重听讲;
2、写错题集,写错题不是简简单单地把题抄一遍,先抄题再自己写过程,写完的错题要及时复习,第一次复习两天后,第二次复习七天后,如此反复加深印象;
3、学习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中取胜。从苑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现在高考竞争的激烈性,学习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内涵。
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国家科技馆。从古代的耧车、曲辕犁到现在的纳米技术、氢能源的应用,从古代张衡的地动仪到现在载人航天技术,中国人民的智慧可见一斑。
第三天中午来到奥体公园做拓展训练。游戏过程中欢乐不断,考验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工作,处处都体现出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而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
三天的研学之旅,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学习经验,更收获了友谊,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感谢老师同学的照顾,感谢李叔梁导的照顾。
研学游心得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