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古诗教案通用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设计多样化的教案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我们必须精心撰写教案,充分考虑每个教学环节,​,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风古诗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风古诗教案通用7篇

风古诗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

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介绍作者,诗名

?春雨》唐杜甫

?春晓》唐孟浩然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齐读古诗。

三.解读诗文,读通诗句

?春雨》

1.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2.重点理解:

3.朗读

四.理解诗情,读好诗句,熟读成诵

1.欣赏感受。听老师介绍和古诗有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情,练习朗读;

2.指名诵读,品评指导

3.齐读(配乐)

4.背诵

五.课后作业设计

1.收集2-3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2.朗读背诵《春雨》、《春晓》;

3.预习生字

第二课时

六.朗诵古诗,巩固复习

七.拓展体会

1.小组汇报收集的诗歌;

2.老师评点。

八.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老师重点指导:随、晓

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九.课后作业设计

1.“春天的歌”诗歌朗诵会

2.“我爱春天”书法比赛

风古诗教案篇2

一、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强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阳光下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风古诗教案篇3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风古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并流利地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营造的高远意境,并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环保意识。

3、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能用标准普通话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背诵。

2、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营造的高远意境。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1、挂图2、图片3、生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对话交流,谜语引入:今天郭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群可爱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想)那现在先请大家来猜个谜语: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粮食。——打一种鸟(白鹭)

你们真棒,这些可爱的朋友就是鹭,【出示图片】,今天白鹭朋友要来当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一起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想)好,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儿歌

(一)、出示图片,指导看图,帮助理解。

下面来看看白鹭带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呢?

这一块块的,种着绿油油的禾苗的是什么地方呢?(水田)对,这是一片水田,师边说边贴上字卡“水田”。

接着,我们再放眼望去,在远处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又是什么地方?谁来告诉郭老师?(高山)师边说边把白鹭图片移向山边,这是白鹭带我们去的第二站,师边说边贴上字卡“山边”,。

教师再把白鹭的图片往上移动,问:现在来看看白鹭又要带我们去看什么呢?(蓝天)对,这是一片蔚蓝高远的蓝天,教师边说边贴上字卡“蓝天”。

那现在谁来告诉郭老师,白鹭朋友一共带我们去了几个地方有哪几个?(三个,有水田、山边、蓝天。)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地方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碧树、红花,美不美丽?(美丽)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白鹭),那我们就一起来谢谢白鹭朋友吧!(谢谢白鹭朋友)

那我们现在把刚才看到这些美丽的地方和可爱的白鹭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好)引出课题:《白鹭》

(二)出示儿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和停顿)

2、全班齐读。

3、分小组读(比赛)

4、背诵。

5、认识三个生字:白、拍、田。

三、拓展内容:仿编儿歌,培养能力。

白鹭看到你们这么棒,也要奖励你们,再带你们到别的地方玩玩,想去吗?(想)不过白鹭朋友现在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就要模仿上面的儿歌来编一段儿歌,你们能做到吗?(能)那接下来我们就跟着白鹭继续旅行

?出示图片】

来看看我们要去的第四站是什么地方呢?(绿色的森林)对,这是一片绿色大森林,师边说边贴上字卡“森林”,那谁能看着这幅图来编首儿歌呢?(个别提问,加以表扬。)郭老师这里也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白鹭白鹭,拍拍翅膀,飞过森林。)还可以编成不同的儿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同样方法看图学编儿歌。

我们大6班的小朋友真是编儿歌的能手,表扬下自己。现在我们把儿歌从头开始读到后面我们自编的儿歌。

出示白鹭的多张不同的图片供幼儿欣赏,并指导看图。

教师小结:

白鹭是有梦想的'朋友,就是当个旅行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它就要克服一路上的困难,那我们为实现梦想,也要克服生活和学习上很多的困难;还有白鹭是个爱干净的朋友,如果生活的地方被污染了,它们就会离开,我们也再也看不到这些可爱的朋友了,所以我们要做个热爱自然,热爱鸟儿,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歌唱:《鸟儿是朋友》

四、识字游戏:《神奇的果树》

游戏规则:幼儿把苹果上的汉字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

附儿歌:

白鹭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过水田。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过山边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上蓝天。

风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风古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同学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身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同学的生活经验,激活同学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只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竞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同学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干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协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协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风古诗教案篇7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只表示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示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局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小朋友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小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示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示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同学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俺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俺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俺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俺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溢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昼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身的事情,各自有自身拿手的本领。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小朋友,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小朋友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堂作业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俺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风古诗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古诗草教案优秀8篇

古诗草教案8篇

风小班科学教案6篇

古诗草教案模板8篇

古诗草教案参考5篇

古诗《清明》的教案6篇

江南古诗的教案8篇

风小班科学教案模板5篇

幼儿园古诗教案5篇

风小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

风古诗教案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