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读书心得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撰写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促进了我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要想让心得体会更有深度,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和父母读书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和父母读书心得8篇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女儿快十岁了。女儿从一出生就成了我的心头肉,也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挂牵。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开心、激动,也让我担心甚至害怕彷徨。自从她读小学后,我想的就更多了。幸好学校一开始就让我们订阅《父母课堂》杂志,平时有空我都会拿出来读读,遇到困惑时也找出来看看。杂志的许多文章给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其中今年读到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这一篇教子心得《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更让我心胸豁然开朗。

一、分,分,分,女儿的指挥棒!

原文:7月4日,北京中考成绩公布,很快,白岩松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白岩松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活泼可爱的'女儿,可能是像我,读书感觉并不是特别聪明,学习也不是很积极。作业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但就是没动脑,做过了就算,不会做的也会问,但知道了答案就是了,没有思考为什么不会错,也不去记忆和总结规律,每次考试都没考好成绩。有一次,她的英语只考了七十多分,我觉得她还小,还怕她灰心,想鼓励她一下:“女儿,这次英语考试多少分呀?”她说:“才考了七十多分。唉,真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呀!”我都还没进入,她已经自己给自己减压了。真让我哭

笑不得。白岩松怕自己的儿子考得太好,是因为他怕儿子对学习“太较真”,但我的女儿刚好相反,特不较真。但现在应试还当道,我看她如果成绩上不去,可能会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虽然我不会逼着她学习,但开始更关注她的学习,不但帮助检查她的作业,而且会根据她的题目帮助她归纳做题方法,错题也帮助她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她学习知识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方法,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看了白岩松的这段话,我对他的“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有了更深的感受,学得太好,太较劲不行,可能会成为书呆子,对世事不闻不问,也没有了其他兴趣爱;敷衍了事,马虎学习也要不得,连基础知识都没掌握,真正输在了起跑线,而且还没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学海无涯,在孩子学习生活起航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在旁边为他们保驾护航,可能他们会很容易偏离航向。

二、思想的跳跃——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

原文: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也从不去刻意地培养,“只有让孩子自由,才能成长得更快。”…… “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两三点还没睡,但白岩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课一定比往常更认真。

这段内容可能就是白岩松所谓的惊心动魄的核心。也是平时我们孩子最惊心动魄的事情。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增长了见闻。有时也会受到同学和其他人的影响。近段时间,女儿跟我说,她的同学有的参加了拉丁舞培训班,有的同学在学钢琴等,听她的语气好像也挺羡慕的。但我们家离城区的这些辅导机构都较远,我也没空接送她,让她接受这些培训不太实际。幸好学校也组织了很多二课堂的课

外学习,她就报了葫芦丝学习,我鼓励她好好学习,刻苦训练,学校表演就更加鼓励她积极参加,认真准备,她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结束语

白岩松说:“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可能我的女儿的行为还没有白儿子的“惊心动魄”,但她的思想肯定也会是“惊涛骇浪”的。她的成长还会有很多“惊吓”。让我们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给她提醒、给予帮助吧。“孩子,别怕!”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2

家长与孩子共同的良师益友随着孩子步入中学的大门,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如何孩子的问题。作为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度过这个时期呢?我正感到无措时,孩子把《父母课堂》这本书带回来了。

这本书开题鲜明,目标明确,广泛汇集名家智慧,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索育子之道客观分析孩子的'成长规律,深入解读父母育子的心结,引导培养方式,走向客观、科学与合理。

翻开杂志,细读起来,每一个板块都体现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咀嚼”中发现自己许多原来想过,却没有彻悟的问题,阅读后心窍顿开、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家长从中得到启发,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家长去孩子: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和孩子为佩戴耳机听音乐的事情发生争执、无法说服孩子。这时孩子带来了一本《父母课堂》我读过后,发现在这期的《生活贴士》讲的就是《耳机让听力不可逆》这给我很大的帮助,我看过后立刻拿给孩子看,孩子看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此以后他就很少用随身听了。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道理。

作为家长,我能够读到这么一本指导我如何去和引导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对国家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材的书感到非常高兴。自今而后,每月和它

一次的亲密交流,都是我平凡生活里的甜蜜时刻。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3

高一的暑假,还是沉浸在一种轻松之中,空闲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自己也是自觉已经是成年人,多少去做点事情,一是赚点钱感受一下,二是给自己增加一些经验。自己今后在社会上需要的社会实践,先提前完成一点。

首先就是寻觅了。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的找,原来找个兼职工作都是这么难啊,不过听我的表姐说可以在报纸上登广告,这我才真正想起来,原来我们这里的报纸还有这个好处啊,发了短信,过了几天有人打来电话,我才忽然间发现原来自己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也是这样令人兴奋。

工作很平常,就是在饭店里打打下手,可是我却收获了好多。原来在一个酒店里打工也是这样复杂的事情。不但每天早起晚归,还要有很多的东西自己不懂,还要去学习,干不好还会搞砸了自己还要赔,干了第一天我真的是不想再干下去了,想就这样放弃,可是我转念一想,找一份工作这么不容易,或许今后我也要从这样基层的工作做起,那时候我也可以这样转身就走吗?或许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月,这个月里,我真的有好多好多的收获。钱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赚来的,人真的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有些人真的让你感觉牙齿痒痒,可是你又不能,因为他们是你的顾客。在领薪水的那一天,我真的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兼职,我自己赚到了钱,我真的成人了,不怕人笑话我的幼稚了,我真的感觉很激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真的会以这次实习兼职的经历为鼓励,继续走下去。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4

今天参加了博文中学组织的《父母规》公益讲座,听了温涛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父母规》,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听着温老师谈论的孩子的一些先进理念,看着令人震撼的短片《超越巅峰》,再对照着自己接受,想到自己平时对待孩子的欠妥之处更是后悔莫及。

以前的澍培聪明、活泼、积极向上,是我们的骄傲,可是上初中后,自己有了主见就不听话了,再加上学习成绩下滑,让我感到震惊,无法接受。于是从天天、唠叨孩子,变成指责,甚至伤害,虽然自己的本意是爱孩子,督促她上进,可错误的做法让事与愿违。结果造成澍培对学习失去了自信,生活中失去了笑声,学习成绩更加不理想,而且母女关系也进入了冰点。

后来我通过与侯老师沟通交流,学班级内刊,听心理专家讲座,积极的吸取了科学的理念。我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改变方法,放正心态。我努力地去发现澍培的优点,放大她的优点,及时表扬。尊重、鼓励的话语使我们的母女关系慢慢的融洽了,虽然我们偶尔也会生气、吵嘴,但是我们学会了宽容,孩子看我生气了会哄哄我,我看孩子不高兴了会主动与她和好。在学习上,我学会了示弱,这让澍培从象小羊羔样“妈,妈,妈”的问我题,变成我请她教给我新知识。这学期澍培的变化更大了,人变得活泼开朗了,有说有笑了,班里的事情也主动和我聊了。学习态度认真了,字迹工整了,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周末都会听到她说:“妈妈,现在到听我讲课的时间了。”或“王老师要讲课了,吴同学要认真听啊!”在严格的小王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学会了八年级下册所学的数理化内容,给妈妈讲课让澍培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当我听到侯老师说澍培这学期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在班里敢说话了,有笑声了。听辛老师说澍培这学期一下开窍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主动问老师问题了,我喜极而泣。这都要感谢侯老师和专家们让我接受了科学的理念,让我重新找回了聪明活泼、积极向上、孝顺善良的乖女儿。我想:今后我会做得更好,我要像温老师说的那样:不轻易发火,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要贴就贴正面向上的标签。

孩子对不起,是妈妈的爱害了你,妈妈现在改还来得及,你现在奋起更不晚。人生路上,宝贝儿,我愿意与你一同成长。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5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幻想。每当想起童年的自己,拿着半懂不懂的西游记津津有味地读着,或者听父亲讲着那些奇幻的情节时,对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仙们的本事更是十分佩服与向往。今天,当我的女儿做完作业就缠着我给她讲西游记的故事,读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光。

孙悟空是我女儿最最佩服的,因为他本事最大、法术最强,每当孙悟空一喊:“筋斗云!”筋斗云就像听话的孩子一样,立刻出现在了眼前,坐上去就在空中腾云驾雾了,一溜烟便飞出去十万八千里。而金箍棒更了不起,要它变大就变大,要它变小就变小。一棒下去,妖精就死在了它的脚下。再加上孙悟空那双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它当然能斩妖除魔、天下无敌了!她对孙悟空的崇拜使得她买了一个又一个“金箍棒”,时常带在身旁,不管走在哪里,总是舞来舞去的。女儿佩服孙悟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忠心不二,总是能在危急时刻历尽艰辛、打败妖魔鬼怪,救出师父,他对师父的忠心耿耿,让女儿深为折服。除了本领高强还有孙悟空,还有时常偷懒耍滑的'猪八戒、慈悲懦弱的唐僧以及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给女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给女儿讲解西游记故事情节的同时,我没忘记积极地引导她:师徒四人为求得真经,就必须有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样,想要学好任何一样本领,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怎么才能学得好?只有付出辛勤和汗水,不怕苦、不怕累,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孙悟空要不畏艰辛护送师父往西天取经?我告诉她,因为取得真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真经代表着正义,孙悟空就是正义力量捍卫者的化身。

因此,我十分赞成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把亲子阅读这件事做好并一直坚持下去,共同培养出一代阅读能力强、喜爱阅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人。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6

上一周工作较忙,没看书,很懊悔,因为自己又没控制自己的脾气,和老公吵了一架,前段时间每天看一会儿书还是很有效果的,心情会平和很多,现在好习惯还没养成,一旦中断,感觉前面的知识白学了.

这本书第一章将父母应该受到训练而非指责,嗯,我们都不是天生的会孩子,会处理问题,都得学,所以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太过自责,而应该想,怎么做能弥补已经发生的过失,同样,我们也应原谅父母的一些行为,以前总觉得我婆婆的思想很奇怪,和我的,同龄人的价值观很不同,接受不了,就总看不惯她,想想我们出自不同的家庭,她又没受过什么,不应该那么苛责她.第二章,父母是人而不是神,这一章还是让我思想改变很大的,以前我总是努力在回家前调整状态,不管多累心情多烦,站在孩子面前我都希望自己是个阳光,精神饱满,可以接受孩子一切行为的妈妈,孩子的一些行为经常弄的我抓狂,可我还尽量控制着不发火,保持微笑,这使我很多时候疲惫不堪,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像本书说的,我们要真实,只有自己真实,才能教会孩子真实,只有自己老实,才能教会孩子老实,想生气的时候,咱们不是憋着,而是真实的表达出来,不发货,客观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问题在哪儿,等孩子想生气的时候,他们也会这样做,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和我们没有距离,中间是没有障碍的.,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咱们是表里合一的

第八章,改变环境以改变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这让我想起孟母三迁,书中提到很多场景在我家孩子小的时候也同样是那样做的:把锋利的物品放的高高的,不让孩子够到,也就远离了伤害.我家孩子现在三岁半,上幼儿园,老师屡次反应孩子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专注力很差,这个我也发现了,给孩子讲绘本时,她总会顺手拿起桌子上的玩具把玩,于是,最近我在给她讲故事时,总是先把桌子上的玩具都收拾掉,干干静静的,然后才开始讲.

学以为己,反求诸己,坚持读书,坚持打卡!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7

都看完了才发现《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有三个同姓的作者。蛮奇怪的。我有点不明白。因为书中始终是第一人称叙述,并不存在其他的作者。

开头很吸引人,所以我一直惦记着,优先读完了这本书。但是后半部分看起来真的是很费劲,因为翻译的水准(或者说写作的水准)不够高。翻译方面,有很多词不达意和语句不通的情况,很影响理解,还有明显上下文矛盾的情况,不知道是原文的问题还是译者理解的问题。在我看来,至少译者的中文表达能力是比较差的,无法发挥出文字应有的力量。作者的写作也有问题,有几个话题是突然蹦出来的,还有一些内容感觉跟上下文都没有关系。开头的故事描述非常好,但是后面的理论内容就开始拖沓、混乱、啰里啰嗦、缺乏逻辑。如果把那些重复的,多余的,抒情自嗨的话都删去的话。可能这本书的文字能减少1/4,阅读体验则会好很多。

撇去缺点不说,这本书还是一本好书,可圈可点。首先它说明了,父母的语言在儿童早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又提到了其对儿童智力以外的积极作用。包括自控能力、道德感、亲子关系等各个方面。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包括增加谈话数量(随之会提高质量),少用代词,多夸奖和正确夸奖孩子(基于具体行为过程,而非基于个人),多使用数量词汇和几何词汇,和孩子一起读书等。3t原则,共情关注,积极交流,轮流谈话。这些内容都很好,不过我不是很在意,因为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自我感觉)。

后面很大一部分内容在讲作者负责的3000万词汇的这个项目,推广情况,对美国的意义等等。看到作者对项目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描述,我想到了同时在读的《助推》,感觉用助推的方法可能能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没想到,后面作者还真提到了助推。在我看来,中国当然也应该进行这样的助推,在产检过程,分娩前后,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中都可以提供这些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尤其应该针对农村低文化素质人群做大量的宣传。因为城市知识女性拥有的资源相对已经够多了,包括经济基础、自身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图书和资源等。

和父母读书心得篇8

孩子的一直困扰着很多家庭,让父母抓狂的是孩子明明很聪明却总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确关于小孩的是我们这帮伙计的头等大事,它比什么任务都重。看过《父母课堂》收获良多。

不管是做妈妈的还是做爸爸的难免会在孩子时感到迷茫。这得看我们怎么去面对考量着我们的智慧。在和孩子的斗智斗勇中我们会有很多很多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因为期望越高必然失望越大,而是我们该放低自己的姿态去和孩子们相处。诚然我们不是什么圣人,也不要去盲目照搬总统或者首富的家庭,因为总统和首富的人生轨迹存在着许多社会因素和历史的巧合,他们的家庭模式是被后人夸张或者是渲染出来的。

我是觉得我们该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用真诚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们日后在社会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缩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们没权利指责他,因为他的表现恰恰是我们的目标和结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呢?这恐怕得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啦!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学习目标缺失,读书似乎成为了负担,不会看哪怕是多一页的。这涉及到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爱好不同于习惯。喜欢的东西孩子会不自觉关注,哪怕在我们看来孩子很难完成的事情。他们都有办法去做好。相反如果没有兴趣一切吩咐都是徒然。

和父母读书心得8篇相关文章: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最新5篇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精选7篇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参考6篇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优秀6篇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7篇

和关于读书的演讲稿最新7篇

感恩父母心得5篇

感父母心得体会7篇

感父母心得体会优秀5篇

辈孝敬父母心得体会5篇

和父母读书心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