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结合实际的事例,我们才能写出具有说服力的事迹材料,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可以鼓舞人心,激发人们追求卓越的动力,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兵的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兵的事迹篇1
和上世纪50年代许多中国军人一样,孙景坤的人生被时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场——上半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归家乡参加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南征北战的孙景坤复员返乡,回到老家辽宁省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成为一名复员军人。
当兵8年,孙景坤从农民到战士,又从战士回归农民。
孙景坤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从朝鲜回国后一直在养伤。况且他文化程度不高,认不得几个字,还是回乡继续当农民,建设农村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就在农村参加合作社了。”当年和孙景坤一起参军的同村乡亲有12人,活着回来的只有3人,另外两人都有伤残。安然归家,已是万幸,孙景坤把党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从回到山城村的那一天起,一个战斗英雄便“消失”了。
回村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村里人只知道他参军前当过农会副主席,在部队打过仗入了党。孙景坤很快成为村里生产一队的队长,农忙时,促农事,争取多产粮食;农闲时,抓收入,搞活集体经济。
当年,村旁有条小河,常常引发水灾,淹没庄稼。孙景坤带头用篮子挑土,用肩膀扛石头,领着乡亲修了一座简易堤坝,护住了农田;并用几年时间在家乡滚兔岭上栽种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在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记忆中,父亲当了生产队长后,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饭就带上一把锄头或铁锹出门,走到哪,干到哪,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孙景坤一心牵挂的,还有困难村民的生活。80多岁的五保户崔大爷老两口身患疾病,在孙景坤的关心照顾下安度晚年……上战场保家卫国,回家乡为民解忧。孙景坤这位老兵老党员受到村民的敬重,生产队长一干就是20多年。
老兵的事迹篇2
96岁的孙景坤身子骨已大不如前,表达吃力,耳朵也背。可是凑到耳边跟他大声说抗美援朝的故事传说,老人的双眸就亮了起来,进而润湿。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每一次钩沉往事都仿佛揭开伤疤那样锥心刺骨。退伍几十年来,孙景坤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立功的过往,跟儿女念叨一句“那些牺牲的战友啊”,已然老泪纵横。战火压顶的真实残酷,远非电影所能描摹,所以,老兵孙景坤不看战争片。
72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战功无数。
70年前,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家乡就在辽宁丹东的孙景坤毅然告别家人,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九蹈死地犹未悔。受伤回国治疗的孙景坤本可以静养,但他主动拔掉针管三度奔向前线,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
而1952年10月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令孙景坤刻骨铭心。
“孙景坤,你带弹药增援161高地!”接此命令的孙景坤略有犹豫,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除了要背着重达90斤弹药箱还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此前已有8批战友牺牲在增援的路上,自己能行不?孙景坤瞅准了一个空当,恰好敌人一轮进攻结束,施放烟雾掩护伤兵撤退,他带领战友一鼓作气冲上山头。刚冲上阵地,倚仗飞机大炮的敌人就开始了猛烈反扑,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从中午战斗到半夜,他一人就击毙了21名敌人,6轮反击下来,高地守住了。事后战友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碎石中,找到了昏迷的浑身都是血的孙景坤,他的耳朵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抖落征尘,解甲归田,军功章藏诸箱底。孙景坤的人生泾渭分明——上半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乡建设。1955年复员时,战功卓著的孙景坤放弃留城机会,回到老家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扛起锄头,又回归耕作本色。
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一刻也闲不住,近30年来,他带领乡亲们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成立共同致富小组,大力发展粮菜生产,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村里占地单位招工,孙景坤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他的大女儿孙美丽至今回忆过往心情都很复杂,“后来当地电话局招工,原本有我一个,但我爸一看有我的名就跟对方说把我拿下去。我们兄弟姐妹都想不通,哪有老爸对自己的子女这么刻薄。”面对埋怨孙景坤只有一句话:“那么多同志为了祖国把性命都搭上了,我还活着,不能总想着自己家这点事。”
山城村变美了,变富了,可孙景坤家没变。清苦,一直伴着他。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仍没有卫生间,上个厕所都得儿女搀着跟着。身子骨单薄的孙景坤在阴湿的屋内夏天还要穿棉袄。政府想着他,送去慰问品,帮他换房子,孙景坤都一口拒绝。他常常说:“和当年在坑道的苦相比,这点苦又算啥。”
直到今年,孙景坤作为特护区休养员住到丹东光荣院,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齐全,有护士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孙景坤过上了踏踏实实的好日子。孙景坤与护理员聊天不禁感慨:“好,这里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安排这么好的环境和贴心的护理,我知足了。”
老兵的事迹篇3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计回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时期对人民的致礼。在村民心中,孙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却不是一个被子女理解的父亲。因为没钱交学费,有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女儿孙美丽在生产队时,手脚麻利,组长想给她涨工分,孙景坤却认为组长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因此严厉地批评了组长,严词拒绝涨工分;每逢有单位占地招工,即使选上了他的子女,孙景坤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劝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这时,孙景坤总会坚决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为了回报,他还经常提起死去的战友,“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每当社会需要他时,他又总是有求必应。
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欣然受邀,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传说。
20xx年5月,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资料,孙景坤心中不舍,但还是毅然捐献了自己的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的老照片……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永恒的致礼。
如今的丹东,鸭绿江风微浪稳,凤凰山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战火不断满目疮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光荣院里,工作人员给予孙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顾,子女也在床边尽心陪护,但老人每次醒来都要寻找的,却是一位无言的“伙伴”——军装。这件挂满了奖章的军装,现在就挂在老人的床边,护理员曾数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它抚摸奖章抚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抚摸这一生的付出与奉献……
接受了采访后,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员帮助老人躺下,半梦半醒间,老人又将右手举到了耳边,从姿势上来说,这一个躺着的军礼远远称不上标准,可在内涵上来说,这又是一位军人,用72年的漫漫岁月,敬出的最标准的军礼。
老兵的事迹篇4
在面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____等退役老兵退伍不褪色,关键时刻总会有他们的身影出现!
捐钱捐物献爱心
____居住的____小区是个没有物业缺乏管理的三无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____社区党支部带领网格员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内部,所有进入小区的人员都要求量体温、佩戴口罩。____得知后深受感动,早在2月初,他就给社区捐赠了螺蛳粉和饮用水,并表示愿意做工作人员的坚实后勤保障。其后,他组织柳州市柳南区食品安全行业协会旗下的爱心企业开展爱心募捐,共筹得价值123.27万元的物资和4.4万元现金,分别捐给湖北省十堰市、柳州市红十字协会、柳南区疫情抗击指挥部等有关方面。
参与小区防控战“疫”第一线
3月初,____得知此次疫情形势严峻,辖区内三无小区较多,____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疫情防控点值班人员调配困难需要征招志愿者时,他积极向社区主动请缨,强烈要求上“前线”。在____小区大门口的疫情防控点,他和社区网格员、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对所有进出小区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测量体温。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面对个别不配合不理解的居民他进行耐心劝说。
永远的赤子情?
____,_____人,1965年9月4日生,1984年入伍,1995年6月1日入党,____年底从部队转业回乡,现任柳州市柳南区工商联副秘书长兼柳南区食品安全行业协会秘书长。20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个毛头小伙被磨炼成一名合格的中国军人,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无论在哪,无论什么时候,____始终铭记那面军旗下的誓言——保家卫国!如果说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那么,____在自己退役的14年里,用实干担当、创新创业实绩,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的责任和义务。”____这样对共同参与值守的一位00后大学生志愿者如是说道。这只是参与____社区值守工作的退役军人们在抗击新冠疫情奋战在“一线”的一个掠影,疫情面前,像____这样的退伍老兵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忙碌的身影成为这个春天最动人的风景,也给我们诠释了新时期退役军人——“永不褪色的橄榄绿”的铮铮誓言!
老兵的事迹篇5
回首创业历程,__之所以能成就令县城人瞩目的大业,除了精明睿智和自强不息,还来自于生命中有过一段当兵的历史。“我是一名当过兵的人,军队的大熔炉煅就了我敢想敢干、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性格。”__正是凭借军旅生涯炼就的优良作风,在回到地方后永葆军人本色,自谋职业勇闯商海,艰苦创业并获得成功。在经济的战场上书写了人生辉煌篇章,为军旗添了光彩。
一、千锤百炼,在部队是优秀战士
__年12月25日,__如愿以偿地穿上绿军装,到吉林省镇来县某部队某分队服兵役。军营生活使__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在__度的训练中造就了一身铁骨,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获得团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二、艰苦创业,自谋出路“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1983年,__退伍后回到家乡勃利县,1984年5月被安置在勃利制酒厂工作。在该企业工作的10年中,__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品质,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从一名普通的半成品车间工人,升任为生产副厂长。
当过兵的人,敢拼才能赢的军人本色是致富“法宝”。1994年,__看到市场经济发展了,物流运输业方兴未艾,很有发展前途。他便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满怀信心地筹措了资金10万余元,购买了一辆东风加长大货车,加入到了运输行业。__很能吃苦,为多跑几趟业务,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车上啃两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有时,一天连饭都吃不上。经过三年的艰苦打拼,__不仅还完了购车的欠款,还略有盈余。__在跑运输时,不仅取得了经济效益,还拓宽了视野。1997年,他看到了新商机——经销哈啤是一项光明产业,于是与厂家洽谈成功,拿下了哈啤集团获准在勃利县的经营销售权。经过紧张的筹备,__投资450余万元的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在鞭炮声中开张了,安排下岗职工50余人。
在经营中,__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将“团结拼搏,求精创新,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依靠企业职工实施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使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的效益节节攀升,企业逐年发展壮大,__由此“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0年中,尽管市场经济几度起伏,__和他的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却始终“不差钱”,一跃成为县里的个体私营经济大户。
三、再接再厉,科学发展势头强劲
靠着诚信经营赢得市场,__的酒类经销事业如日中天,他又加盟了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可口可乐的经销队伍,占领了勃利县城酒店业近80%的销售份额。
又一个10年过去了,20____年,__又将发展的眼光投在旅游服务业上,他大胆__了原县中银宾馆。投入资金800万元进行内部改造,使宾馆通过了全国旅游星级宾馆评定委员会审核,被评定为二星级宾馆。宾馆还安置了20余名青年就业。
发展的路上永无止境。拥有了事业上的“天时”和勃利县发现毛公山的“地利”,以及市、县各级__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事业的“人和”,20____年,__的勃利县玄羊河毛公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一期工程投入680万元,现在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毛公山将与勃利密塞、西大圈、南山公园、小黄山等景区连成勃利县红色旅游环线,届时可安排就业150余人。
四、奉献为先,履行社会责任
当过兵的人,为国分忧的绿色情怀永驻心间。作为一个私营大户,如何做到知恩图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对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最现实的考验。近年来,在加快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__积极纳税,缴纳税金260余万元。
20____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__看到电视新闻后落泪了,于5月13日就捐款了5000元;原制酒厂白酒车间工人韩群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因病致贫。__每年都在节假日来到他家,为他送去钱物;现在就读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孙亚琦是__的一个远亲,她的父母均是勃利县大四站镇吉祥村的农民,家里贫穷供不起孩子读高中,在即将辍学之际,__来了。他让孙亚琦住在自己家里,提供食宿和学杂费用,直到孩子考上大学。
__是一个军人情结很重的人,虽然退伍20多年了,但他仍然关注着部队官兵,更关注着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烈士遗属和残疾军人。10年来,他秉承“拥军贵在真诚、优属重在务实”的理念,积极为部队官兵办实事、解忧困,还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0余人。复员军人杨学通从1994年便在__那里做工,得到了__的诸多照顾,不仅安排杨学通的妻子到经销部工作,还在20____年杨学通买房子,急需50000元钱的时候,给他拿去了50000元,解决了杨学通的资金难题;20____年,__拿出6万元,买了两辆长安客货车,赊给两名复员军人跑运输。
10余年来,谢先后无偿拿出10多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抗洪救灾、修桥筑路。同时,努力为退伍军人、残疾人、“4050”人员、无地无业无岗人员和困难户创造就业岗位,公司现有员工100名,其中,退伍军人12人,残疾人4人,下岗“4050”人员17人。
五、保持本色,做人做事皆楷模
在__的办公桌上,放这一本《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书籍,__深谙其中的道理,这些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从部队转业以后,他是兢兢业业的企业生产者,又是投身市场经济的商界楷模,在做人和做事上有口皆碑,为地方经济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和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尽了一名退伍军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展望未来,__踌躇满志,他说,有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我继续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将继续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到工作中,用新的工作业绩继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20____年1月,__被评选为“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用自谋出路,含辛茹苦书写当兵人的创业历史,__成功了。用饱蘸真情的浓笔关爱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帮助,__做到了。他将继续保持革命军人__本色,着力搞好企业经营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倾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军旗再添光彩!
老兵的事迹5篇相关文章:
★ 英雄的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