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可以参考教学大纲,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一份好的教案应当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1
从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用和谐的二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艺术交融点。
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本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作为基点,联系图画对歌曲的学习展开艺术教育,进而感知并加深对童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深情、富有表情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谐,把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感情在歌声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听赏全曲,请同学们跟音乐哼唱。
2、听了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后,说一说你的感想。
三、导入新课:
师:9月10日是什么节?
答:教师节。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一首尊师重教的`歌曲《我爱米兰》
四、新授:
1、复习c大调音符,告诉学生“d”是可以流动的,“d”的位置改变了,其他音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2、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小音符“搬家”,并结合歌曲的旋律,练唱旋律。
3、学习歌谱:
采用视唱与听唱、老师唱谱,学生找旋律的方法学习歌谱。(注意: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有附点,第二乐句没有附点)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多听、多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4、学习歌词:
5、跟琴哼唱。听录音范唱。
6、有感情地演唱。
7、后半段如“啊,米兰”、“我爱,老师”等处要唱得较连贯、激动,充满感情,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米兰》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请大家课后练好歌曲,在9月10日这天全体起立,向你们的任课老师深情地唱起《我爱米兰》,观察你们的老师收到这份新颖而有意义的礼物时,脸上会出现何种表情。
5.结束下课。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技能目标: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竖笛吹奏此曲;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教学难点】
1、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
2、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教学准备】
学生:音乐课本、文具盒;
教师:音乐课本、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家常”:
1、同学们,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今天,我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mtv)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2、这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1、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把音乐书翻到33页。
2、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
△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说说让你感动的歌词。
3、曲谱教学:
△自学指南:
换气记号(换气记号前的音符是两拍,别唱足,注意悄悄换气);
四分休止符(每一乐句后都是一个四分休止符,注意停顿);
音高走向(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要唱准)。
△师单手弹曲谱,生轻唱。
△设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困难句教学。
△加入左手伴奏,齐唱曲谱。
4、填词唱:
△让我们再听范唱,第一遍静听,第二遍轻唱;
△师生接力唱,师先生后,再交换;
△生齐唱。
三、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1、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疑问,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师生互动对话:
△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
△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这不就得了,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
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3、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
△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四、歌曲处理:
1、导语: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mf——f——p——mf
△f处:“虽然没有大厅堂,冬天温暖夏天凉”一句,作者表达对家的热爱时,情绪非常激动,所以要唱得“强”一些;
△p处:“可爱的家庭啊”一句,速度减慢,作者将对这个家的爱又深埋心底,所以,要唱得“弱”一些;
△把这两句来试试。
3、跟着琴,完整体验。
4、抽生表演唱。
五、竖笛练习:
1、导语:让我们试着用竖笛吹奏《可爱的家》。
2、学生自学。
3、说说困难处,讨论解决,并练吹困难句。注意气息。
4、集体吹奏。
六、小结:
1、同学们,你们的笛声虽然还不流畅,但里面有你们的深情;你们的歌声虽然还不委婉,但里面饱含你们对家的热爱,在这儿,你想给你的家人怎样的祝福呢?
2、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别忘了对你的家人道一声“谢谢”。
3、在《爸妈谢谢你》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学生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二、音乐教学重点:
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三.音乐教具准备:
1、音乐:《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四:活动过程:
1、音乐聆听游戏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学生的名字,请学生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
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贝贝、贝贝在这儿!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学生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学生们好!(幼)唱:你好,你好,ⅹ老师你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1)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学生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3)老师请学生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4)老师鼓励、表扬学生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学生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学生,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5
知识目标:
1.知道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歌词中的“太阳”寓意深刻指的
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2.歌曲中2、4、7音准的掌握.
3.符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掌握。
技能目标:
1.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在二声部训练中尽量做到和谐均衡。
3.能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2.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3.在学唱歌曲中让学生知道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了我们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教材分析:
?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歌词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性;二段体结构充满活力。演唱形式也是先齐唱,后合唱。歌曲反复之后的第二结尾为了增强歌曲的结束感,将结束音延长了两拍。
教学重点:
1.能够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歌曲中2、4、7的音准和符点音符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一).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我感到特别高兴,那就让我们拍手来感受这一时刻吧。
(二).师生共同演唱:《拍手拍手》
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哼唱歌曲,并手拉手进行肢体活动.
(三).学唱新歌《阳光牵着我的手》
1.教师:同学们,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无数的关爱和照顾,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更多的教诲和帮助,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在歌中找到答案好吗?
2.感受与鉴赏
(1)第一遍聆听:学生回答(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幸福……)
(2)第二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欢快、充满活力)
根据情绪和旋律的'变化感受歌曲的段落划分,并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3)第三遍聆听:随范唱录音用“la”轻声哼唱旋律。
3.学唱歌曲
1)通过聆听录音和钢琴指导唱准2、4、7。
2)教师通过演唱旋律来指导学生唱准符点八分音符和四分
休止符。
3)整首歌曲在学唱中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师帮生的方法唱好四分休止符及四分附点节奏,解决5的八度音准和2、4、7。
三、歌曲处理
1.学会歌曲后,学生再次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说一说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事使你感到幸福和快乐。
2.欣赏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及伴奏型为歌曲后两拍伴奏。
学生通过创作和敲击进一步理解音符时值并准确的表歌曲
4.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边用乐器伴奏边准确有表情的演唱。
四、音乐拓展
1.师:同学们,表达幸福的方式很多,每当你们幸福的时候,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2.生回答:略
3.师: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你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吗?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五、教师
同学们,因为有了阳光,,我们才有了快;因为有阳光,才使我们感到幸福。老师希把快乐和幸福留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把快乐和幸福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
板书设计
阳光牵着我的手
——————————
——————————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启发学习兴趣,表达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二、通过多种方式的聆听,感受2/4,并能够有感情的准确演唱歌曲。
三、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拍,体验情感,在老师层层递进的引导下,创造性的为歌曲进行创编和伴奏。
教学重点:
一、在体验中感受二拍子的节拍。
二、创造性的使用羽毛毽子为歌曲增添快乐元素。
教学难点:
一、歌曲中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二、歌曲中二段不同尾声的准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感受快乐
1、导课:今天我的音乐课,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感受它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初听(1)感受情绪。
3、听(2)感受速度等,找到快乐元素。
4、听(3)活动体验节拍。(1’17”)
5、听(4)出示课题《哦,十分钟》。歌曲表达对十分钟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6、分乐段
二、学唱歌曲
(一)学第一乐段
1、演唱两小节的歌谱,找相同旋律。
2、师生接唱旋律
3、听范唱,默唱歌词,感受轻快有弹性的声音。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指导。
5、第二段歌词自己完成演唱。
(二)学第二乐段
1师唱前两个乐句,分辨一下那一句旋律比较高?
2、学生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圆润,“哦”的口型圆,舌尖抵下牙齿
3、再听力度有什么变化?哪一句比较强?为什么要这样演唱?4学生学唱
5听范唱,哪个地方不容易唱准确?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6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三)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跟唱第二段歌词
1、找结尾的不同
2、唱第二段的结尾
3、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40”)
(五)完整演唱歌曲
让我们跟着音乐伴奏完整的来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三、创编节奏,增添快乐元素
1、听伴奏找快乐元素手铃声。
2、学生跟音乐自创伴奏方法。谁来说说你创编的什么节奏?用在那个地方?
3、完整演唱及伴奏歌曲。
四、拓展延伸:
1、听歌曲《哦、课间十分钟》,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简介两首歌曲为同一词作者。
五、课堂小结:
下课铃声马上就要响起了,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赶紧到操场上放松充电,为下节课更好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7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 学 内 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
教 材 分 析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牐犐栉剩耗闾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牐牸虻ソ樯芨枨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
牐犚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牐犕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识谱能力上还欠缺,需要加大学习力度;同时,这个年级的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敢表现自己,过于羞涩,因此,在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应多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辨不同类型的男声和女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映;
4、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5、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8、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对指挥动作以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9、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0、能够背唱歌曲4--6首;
11、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12、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3、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4、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15、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资料表现一定的情景;
16.在教学第一单元/东海渔歌/《赶海的小姑娘》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那达慕之歌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四、教材重难点
1、从本学期开始,音乐知识的难度与深度在明显的增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以免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困难;
2、歌曲教学逐渐开始了简单的二声部。因此,对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为今后的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教学措施
1、通过设计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鉴赏美、体验美。
3、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兴趣。
六、教学安排
东海渔歌 ----------------------5课时
我们的田野----------------------4课时
民族的节日--------------------- 4课时
山乡牧童---------------------- 5课时
故乡的桥---------------------- 3课时
音乐中的故事--------------------4课时
民族的舞步---------------------4课时
八音盒-----------------------3课时
人音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