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之前必须要先明确写作主题,用心写作的作文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让他们产生共鸣,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1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差不多每一个月我们都要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俗节日。而且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种小吃。端午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粽子也要来到我们生活里了。说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这不我的妈妈和奶奶又要开始忙活了。我的妈妈刚把糯米泡好。现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叶了。
“妈,我还不会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恳求道。“行,反正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我就教你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必须耐心点儿。诺,首先把粽子叶捆成一个圆锥形;记住,一定要捆的很紧,这样才不会漏出米来。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欢吃红枣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几颗小红枣进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叶把装糯米的口盖住;接着用一条细绳或割叶青把粽子绑紧来,就完成了!”妈妈仔细地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在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变成“调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听我的话,气得我真想大骂它一顿。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成功则成仁”地包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不过,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妈妈给我带上了五线绳,并嘱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坏掉,只有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可以摘下来。据说五彩绳代表五色龙,可以降伏妖魔,驱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极了!
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龙舟戏水喜气洋洋。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2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元朝末年,准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他们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就露宿于野外。有几个士兵饥饿难耐,在田里摘了瓜果充饥,于是主帅要降罪于他们,乡亲们得知后纷纷出来劝说,其中有一位老者随口道:“八月摸秋不算偷。”因此,士兵被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从此留下“摸秋”的习俗,丢了“秋”的人家,无论多少,从不叫骂。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升起来了,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那块棉花地碰头,然后从在土丘上,商量着偷谁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谁在田野里轻喊一声,于是我们便四散于浓浓月色之中。我拽着弟弟来到钱奶奶家,弟弟说要留在门口放哨,于是我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我缓缓地抬起脚,脚尖似游鱼一般轻轻放下,我始终提着一口气,可怎知刚要成功这写日志,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大黄狗,“啊!”我大叫一声,刚跑到门口,弟弟又不见了,正当我犹豫恼怒之时,钱奶奶却走了过来 ,边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别怕、来、多拿点。”说着,便往家里掏出一些糕点,我红着脸受宠若惊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欢乐与甜蜜。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3
爆竹声下,扬起的是最开心的笑脸。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腊月初八那天,妈妈给我们煮好了腊八粥。我和妹妹别提有多开心了,时不时跑到灶台前掀开锅看看,可妈妈总说:“别掀,别掀。等会泄气就不好喝了。”煮腊八粥呢!首先要准备材料,材料有:红枣、桂圆、栗子、红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腊八粥要非常有耐心,这样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些糖进去。经过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里加了一大勺糖,搅拌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口,可我内心的贪望早已忘却粥很烫,刚准备入口,妈妈就说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个急性子,跟你爸简直一模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次细细品尝,心里赞叹到:这腊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软糯、甜甜的红枣、可口的桂圆,与整体结合的恰到好处,真是太美味了!就这样,腊八就开心的度过了。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闹钟早以亮出了它美丽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来后,发现枕头下的什么东西露出一个红红的小角,掀开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红包,我打开一看,是三百元。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楼,吃过早饭,爸爸就点起了长长的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汤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坐在阳台闲聊观月,别提有多高兴呢?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好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去工作。人们又恢复了年前般的惊碌。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4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5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与著名的横店影视基地相邻。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小时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感受家乡的那些风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们那儿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们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出发前我们还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点上火,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抖抖衣服一边转,而后用双手捧着烟气在面前做几个洗脸的动作)以示对佛祖神灵的崇敬。然后驱车赶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岩祭拜天神。
这习俗与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异。天色未明,方岩山上却是灯火辉煌。我们耗费三四个小时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坛后,趁着刚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孙们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长的长辈撒下硬币,老辈人说抢到的硬币越多,这一年就越顺利。中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午休,这一觉我们常常睡到傍晚时分才昏昏沉沉的起来。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声音未沉。广场上社戏才刚刚开始。爷爷和姥爷辈的人纷纷前往观看。台上的演员卖力的唱着、演着,台下传来阵阵喝彩声。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小孩们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乐,随心所欲,一年中这种时间对于我们极其难得。
家乡的风俗承载着我许多儿时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游戏……占据了,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儿时的快乐于我们也渐行渐远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6
说起家乡的风俗,一抓一大把,不过在我众多家乡的风俗之中,我最喜欢的是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了。
家乡的端午节就有很多的风俗,什么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等。家乡端午节这一天可热闹了,家乡里的人们也都很重视这一个节日。
每年的端午节,家乡里一些年老的长辈们就最喜欢聚在一起讨论着这端午节的来历了。我们听着长辈们口中的楚国士大夫屈原的事例,听得津津有味。也正是从家乡里这老爷爷的嘴里,我们才在年幼的时候就深深的了解了这一端午节,并且也将屈原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端午节,粽子是一定要吃的。用粽叶包裹出来的粽子,然后一蒸,粽肉里带上了粽叶的芳香,别有一番滋味。我家里人都很喜欢吃粽子,并且我们还喜欢一起围坐在小院子里,坐在树荫下吃这香软的粽子。
家乡的人们也对粽子情有独钟,在我们这儿还有一套流传下来的包粽子的手艺。我们包出来的粽子可好吃了,所以,端午节我们一般不会去买粽子吃,而是自己包粽子吃。因为家乡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时候邻居家之间是会相互赠送粽子的。久而久之,我家乡里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就有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串门送粽子。毕竟我们包的粽子是不同口味的,我们相互赠送着粽子,也就相当于换一种口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们也会划龙舟。家乡有一处湖泊,每年的划龙舟比赛就在这一片湖泊上。湖泊的周围包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都想看个热闹,也都在划龙舟比赛开始的时候吼上两嗓子。
我很喜欢家乡里的端午节,这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相信我家乡里的人也都会喜欢这个节日。
夏秋燕
刚学会走路的小婴儿,正在上学的大孩子,白胡子的老人,一提到元宵节谁不是会立马想到那满是花灯的热闹情景呢!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那是鞭炮声不断,热闹非凡。虽说不是悬灯结彩,但是晚上的每家每户门前点着一排一排的蜡烛,整齐又美观。这时祠堂里传来五颜六色的烟花,一阵阵烟花往上冲,像昙花一现般马上又消失了,可后来一个接着一个绽放,让我情不自禁想接近他。
这时,家门口来了几条“龙”,他们都是从不同的村里来”做客”的:有的一律是塑料的,有的是清一色发光的,有的都是用手电筒做眼睛的。他们与我们狭路相逢擦肩而过。巧的是,一位“龙客人”正朝我家的方向走来,只见他身穿红衣裳,头上两个大角,但身心中却装着一股激情的热火,身下被许多人给操控着,那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舞龙。
这时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一个接一个飞上天空,那鞭炮快要闪瞎我的眼了,“龙客人”随着一阵鼓声一步步我家走来,他摇动着身子,威武中写出一些敦厚。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时爷爷奶奶突然跪下,磕了头,原来龙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会保佑我们这一年可以平平安安,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看到远走的“神龙”后面跟着许多“追随者”,想必也是来求保佑的吧!
看到“神龙”,我一下子就提起兴趣来,我走到祠堂中,等待着“神龙”的归来。过了许久后,我终于又听见那熟悉的锣鼓声。祠堂中央摆上了鞭炮,那鞭炮啪啪响起,我捂住耳朵。魁梧高大的男人们兴致勃勃地舞着龙,他们勇敢地穿过浓烟,走了进来。
最终“龙”以一曲火热的舞蹈结束了这欢乐的元宵,这又让我失落又让人回味。多想有一天我也可以举起那棍子,托起那龙,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龙的神威。
元宵舞龙,舞出了风采,也舞来了吉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众多节日里,清明节是一个最特殊的节日。
在清明节里,我和一家人到乡下扫墓。我们看到山上也有许多的墓,无论是王家的、李家的、赵家的、吴家的,都有他们的子女来扫墓。看着外公的墓,我眼泪情不自禁掉落下来。当外公在世的时候,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如今,外公走了,我该如何报答他呢?妈妈对我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快乐进步,不让外公担心就可以了,外公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看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我们找到一片空地,那里有许多人放风筝,我也拿出了属于我的风筝,迎着风,愉快地放着风筝。我问爸爸为什么放风筝有没有特殊的意义,爸爸告诉我,放风筝的寓意是把晦气全部放走。
早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美味的青团,我问妈妈:能不能给我讲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妈妈告诉我说:从前有一个人在野外,什么也没有,十分饥饿,他的随从便咬着牙,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那个人当了君主,却忘了那个随从的功劳,当有人提醒他时,他决定去寻找恩人。他四处打听,最后听说那个随从带着母亲往山去住了,可是山这么大,怎么寻找呢?有一个士兵给他出了主意,只要把山上的三面都点起火,那个随从一定会从山的另一面出来。大火连烧三天,随从仍然没有走出来,再派人进去查找时,发现随作 文 吧从已经死了。他十分后悔,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还下令这一天只吃生食。
原来清明节不仅只有习俗,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6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6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