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中应包含自学任务,随着教案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在逐步提升,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课空气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吸管、蜡烛、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可要仔细看哟!
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湿了没有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现在,老师再来变个魔术,这是(毛巾),这是(杯子),我们也要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噢!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没有湿(你说说看……)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毛巾会湿了呢?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说,什么跑进去了?对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你们变了两上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好看)
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红色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诶,我捉了袋空气,你说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从四周,再用最大的蓝袋子从拐角捉)……我在旁边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想)请小朋友从老师这儿每人拿一个袋子,你们都有了吗?(都有了),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得空气又多又快?(你真能干!)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们能看得见袋子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没有颜色)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同样的`方法再来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袋子里面的空气有气味吗?对,空气是没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里面的空气吗?空气是摸不着的。我们去到别的地方去捉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呢?(播放背景音乐带幼儿到各个地方去捉空气)。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放回来。我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是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捉到了空气?那小朋友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能摸到吗?原来,我们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气,又有什么感觉?这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是流动的。
而且空气也是很好玩的,我们来和空气宝宝玩一玩,好不好呢?我们来用吸管吹杯子里面的水,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当我们轻轻吹和使劲吹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来,从你开始一个一个走过来。……好了请小朋友回来!小朋友,你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你们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鼓起来呢?(往气球里面吹空气),怎样让气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请小朋友从老师这儿每人拿一个气球。(小朋友再吹的时候询问个别幼儿)好了,气球宝宝累了,请小朋友把它们回家,小筐是它的家)。哦,空气宝宝这么好玩,我也想和空气宝宝玩一玩。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蜡烛),这是什么呢(打火机),现在我要把它点燃,再来点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蜡烛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蜡烛会怎样,会不会灭?(请你说说……)小朋友仔细看,蜡烛怎么样了啊(熄灭了),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呢?请小朋友到后面来,我们每个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蜡烛烫着手了。好的,请小朋友回来!你们看看这支蜡烛灭了吗?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蜡烛却熄灭了,那刚才你们没有没有注意到蜡烛是怎样熄灭的啊?是慢慢的,还是很快的呢?那我们再来看一次,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噢,蜡烛是慢慢地熄灭了。为什么用杯子罩住蜡烛后,蜡烛就会熄灭了呢?(你说说看……)老师告诉你真正的原因:这是因为杯子把蜡烛罩住,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中能够让蜡烛燃烧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气又进不来,所以蜡烛就熄灭了。那你们说说,蜡烛燃烧的时候要不要空气(要),蜡烛燃烧的时候需要空气,我们人要不要空气呢?你们说说。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呢?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面,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空气了,所以我们就会感到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要不要空气啊。对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也需要空气,花草树木呢?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呢?就会无法生存。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在活动中产生探索兴趣。
2、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活动准备:
袋子16个、蜡烛、杯子、水、杯子、吸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出示道具)当我将瓶子盖在蜡烛上,数到3蜡烛就会自己熄灭,你们猜我会不会成功?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吗?(没有空气)你们可真聪明,蜡烛没有了空气,就不能燃烧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次。
师:我们用手扇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呀(凉凉的,有风)其实那是空气在运动,诶你们看,你能抓住空气吗?能闻得到吗?看得到吗?
小结
师:我们身边都是空气,但是我们摸不着、看不到、闻不到,它呀一直躲起来和我们藏猫猫。
二、空气的作用
师:你看我们身边都有空气,那你们觉得我们身体里面有没有空气呢?
师:(出示吸管、水)那现在我要将我身体的空气吹到水里面去,现在水是什么样子的呀,你们仔细看,(吹气)发生什么情况了。
师:那我们也一起来试试看我们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出示袋子,将气吹到袋子里,演示讲解)让幼儿一起来试试看。
师:那如果没有空气了会怎么样呢?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看看你们有什么感觉,先闭上小嘴巴,捂住,在用手捏住鼻子,我数到5,说放的`时候,你们才可以放开小手,比比看,看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师:刚刚你们有什么感觉啊?(难受)
师:对了,因为我们每人个人都需要呼吸,如果嘴巴和鼻子都堵住不能呼吸的话,空气就不能到你们的身体里面去,时间长了有可能就会死掉。
三、找空气
师: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个小袋子,比一比谁第一个将空气装到袋子。
师:刚刚我们在教室里找到了空气,现在我们去操场上找找看看有没有空气。
带领幼儿去操场等地去装空气,并小结:虽然空气无色无味,但空气藏在我们的身边。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对于中班幼儿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小实验和游戏,调动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空气的秘密,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的气体。
2.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的特性,即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的气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装有适量水的透明方形鱼缸5个,沙子、粉笔、塑料瓶、方糖、莲藕适量。
(2)使用过一次的透明塑料袋。
(3)教室平面图、记号笔若干。
(4)教学ppt。
2.经验准备
幼儿对教室的平面图已经有充分地认识。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实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它就藏在老师准备的材料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2.介绍材料,讲解操作方法。
(1)介绍小实验材料。【课件显示5种实验材料图片】
教师:我们的材料有沙子、粉笔、方糖、塑料瓶和莲藕。
(2)讲解实验操作方法。【课件出现透明鱼缸图片】
教师:请你选择一种操作材料,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3.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请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从实验材料里冒出来大大小小的气泡就是空气。【课件出现透明鱼缸中冒气泡的图片】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教师:我们的身边有空气吗?我们能捉住它吗?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后,教师示范并将袋口放入装有水的透明鱼缸中,请幼儿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2.游戏:捉空气
(1)教师:除了我们的身边有空气,我们的教室里会有空气吗?请你去找一找,用塑料袋把它抓住。 (2)幼儿在教室活动区内自由游戏。
3.集体分享:你捉住空气了吗?在哪捉住的?【出示教室平面图】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在教室平面图上做相应的标记。
4.教师小结:小朋友在教室的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探究空气的性质
1.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
教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摸得到空气吗?
2.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四、感知空气的本领
1.教师:你见过的、玩过的什么玩具里有空气?【课件显示球、游泳圈、充气堡垒图片】 2.和空气做游戏
教师:一位聪明的哥哥还想到了一个和空气做游戏的的新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游戏玩法视频】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3、请幼儿在自己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2、难点: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总结出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活动准备:
蜡烛、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气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活动过程 :
一、引起兴趣 :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你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能摸着吗?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
2.出示一个吹好气的气球。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吗?是什么颜色的?揭示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尝试活动:寻找空气、感受空气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尝试活动: 找一找哪里还有空气?
1.教师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然后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接着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讨论: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水杯倾斜以后水进去了吗?
四、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肚子里有空气吗?指导幼儿做实验: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里,用嘴吹吸管,看看会发生什么?
2.播放课件:被污染的空气图片我们的空气就是被这些东西给污染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动物还有许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造成什么危害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实验:(1)闭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蜡烛会熄灭吗?
五、小结。
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保护我们的空气,花草树木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小朋友们以后要做到不摘花、不摇树、不踩踏小草、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爸爸、爷爷少吸烟。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的时候,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哪里有空气?学生就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汇报。通过汇报我导入了课题。
然后就是学生的材料进行扑捉,感受,寻找我们周围的空气。在学生进行活动之前,我首先提问:利用我们的材料,怎样去寻找我们的周围的空气呢?学生相处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一点还是比较的好。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较为完好的倾听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了。之后,我指导学生利用他们的方法进行找空气的活动。在活动之前,学生说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程序一定要有。找的的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和我们刚才的寻找的发现,进行看一看,尝一尝,问一问等等活动,从而发现空气的性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的活动,如果让他们进行摸一摸,还会发现空气具有流动性。
然后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探究活动。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然后我介绍说我将纸塞在瓶子底部,塞紧一些以防其掉下来。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放到水盆的里。然后,再将杯子竖直提起来。你看看会发现什么?
学生就去做。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杯子的底部的纸还是干的。然后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是干的呢?
这样就学生就会知道里面有空气的原因,空气占据着这个空间。
在探究空气有重量的时候,利用杆杆和气球进行探究。但是我发现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我想在实验的改造上需要进行思考。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塑料袋,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的气体。
2、能够从"摸塑料袋""吹纸杯"的实验中理解空气是具有力量的。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塑料袋1个、气球一个、奖励贴画、向杯子吹气方向的ppt图片。
2、经验的准备: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是有力量的。
2、活动难点:幼儿自由探索总结空气是有力量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手指游戏"小手变变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的小手变出了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今天刘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魔法口袋,我们来看看口袋能变出什么魔术呢?
2、活动开始:
师:(把口袋装空气并用手捏住不让口袋漏气)好了,小口袋变好魔术了,你们来看看小口袋变成什么样子了?里面有没有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当幼儿说出空气时,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捏一捏口袋。
师:好,小朋友们都很棒,那我接下来请每个小朋友都来摸一摸、捏一捏魔法口袋,然后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在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口袋里有空气。
师:总结:(口袋里有空气,并把手放开,让幼儿观察口袋内没有空气时口袋的样子)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师:出示气球,并往气球里吹气,然后用手捏住不让气漏出来。请幼儿来猜想如果把手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儿:气会漏掉、气球会飞走了。
师: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是什么力量让气球飞走的?
幼儿:空气的力量。
师:总结:原来呀我们的空气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今天刘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小实验--会跳的纸杯,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纸杯,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在不用手的情况下如何让上面的纸杯自己跳出来。
幼儿动脑思考后自由作答,当有幼儿说出用"吹"的方式时请幼儿尝试方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师:那刘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小朋友们说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纸杯跳起来。
师:第二次尝试吹杯子,并要求幼儿观察吹的方式。结束后发放纸杯请幼儿自己用杯子尝试。巡回观察、指导,并请成功把杯子吹起来的小朋友与大家分享吹的方式。探索后,请幼儿将纸杯放回原位。
观看向杯子吹气的方向图片。与幼儿一起总结吹的方式,请小朋友进行尝试。总结完吹的方式后,请幼儿再次拿起纸杯探索用哪一种方式最容易把杯子吹起来。再次探索结束后将纸杯放回原位。
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杯会自己跳出来?
幼儿:空气产生的力量能将杯子吹起来。
师:总结:我们的空气是有力量的',它有力量才能将我们的杯子吹起来。
3、活动结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力量,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一下还有哪些更神奇的力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科学课空气教案篇7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3、鼓励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科学课空气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