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书写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优秀的事迹材料,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好教师优秀事迹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好教师优秀事迹篇1
待到山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李晔彬李晔彬,生于1979年,2002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中文自系,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自2002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一直在一线任教,曾多次获县、校“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项。目前是学校高三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3年中,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我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的自律信条。
一、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她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宽厚,做事有责任心;在生活上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向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
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关爱学生,无私忘我。
作为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
作为班主任,我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了班级文化环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成果就是我的成果,他们高兴,我就高兴。不求学生以后有何回报,只愿“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
好教师优秀事迹篇2
xx,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教师。于2010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2年了。在这12年的时间里,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一、一方讲台,身正为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三尺讲台是她最热爱的事业。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镇优秀工作者,城南新区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高邮市少年宫优秀辅导员等!
二、严爱有加,努力探索
xx老师多年来担任学校线描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有她独特的思考,学生更需要在直观形象的生活中教育,培养绘画线描的好习惯,对学生提要求、讲方法、求质量,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线描的情趣中去!
三、自我成长,努力奋进
唐老师是一名有12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教师职责,展现一名青年教师的风采。工作中,她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同时她认真钻研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有十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
唐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要用我的付出见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唐老师的座右铭,她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好教师优秀事迹篇3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汪金权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颇深。汪老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当时分配在湖北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2年;22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2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局部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一、树立责任心、坚守教师岗位。
汪老师本来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条件待遇都是令人羡慕的,可他却能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教师的这份责任,他把为每个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时机作为自己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印证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坚决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不能家财万贯,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们遇到的学生有好有坏,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我们要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优点,成认差异、善待差异,教师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有的责任,因为有了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心才有长期的守望。
二、克己助人、大爱无边。
汪金泉自己清贫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在学校的所有教师中只有他一人没有买房子,家中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而他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付十多万元的学费。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要抚养妻儿,他也有痛苦,妻子长期患精神病,小儿子智力不正常,母亲年近七旬仍不能颐养天年。他的校友想对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帮他调到条件好、年新高的学校,有的想帮他添置家当都被他婉言谢绝。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汪金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甘受清贫、无私援助、弃优择困、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鼓励我们永远前进!
好教师优秀事迹篇4
9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效。会上公布了xxxx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荣获20xx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康绍忠从教37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方面成就突出,受到广大师生和同行赞誉。
康绍忠长期坚守教书育人一线,放弃节假日休息,完成的年工作量是普通教授的3至4倍。先后主讲11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生78人、硕士生76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提名奖1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研究生教育成果特等奖1项(当届唯一的特等奖),并入选xxxx年度全国唯一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人物。长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案例被收入教育部思政司组编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案例汇编》,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面向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康绍忠创建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促进了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出版著作与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论著被引用3800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xxxx年度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创新杰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唯一获奖者)。
康绍忠长期扎根西北旱区边远农村,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同时,牵线搭桥帮助在河西走廊贫困地区建设7所希望小学,助力边远农村教育发展。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
好教师优秀事迹篇5
陈老师,现任运河小学教学副主任兼六年级语文教师。工作12年间,虚心学习,锐意进取,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自20老师年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至今,陈老师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用耐心和智慧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好的陪伴者。作为班主任,陈老师的为师之道是“做智慧型教师”。当学生受到挫折,感到迷茫时,她送去温暖和梦想;当学生学做人,学做事时,她送去帮助和期望……将心比心,她把自己看成学生,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她把自己当做长者,牵起孩子的手去感受阳光。 11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获得“通州区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青年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而陈老师最珍爱的一份荣誉却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自己绘的一副画——一条彩色的纸带精心地绑着一个小画轴。打开来,画面唯美精致,更令人心生温暖的是那两行工整娟秀的小字:“在我们绝望的时候,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学生们喜爱她,敬佩她,感谢她,她却总说:“我要感谢孩子们,是孩子们让我明白,每个人都该学会成长。”
学生们喜爱陈老师不仅仅因为她是位良好的陪伴者,更是因为她的语文课堂让人受益匪浅。“学习型教师”是陈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方向,她是个善于反思的人,勤于反思每节课的得失,力争完善教学方法;她是个积极进取的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求为学生带来最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她曾在通州区第几届“春华杯”课堂教学评优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在北京市青年教师课堂观摩中获得第一名、在北京市的习作和古诗文研讨中上展示课,她师从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办公室主任张立军老师,她深深地认识到新一代教师使命的重大,明确了对于学生道德垂范、情感培育、知识传授、学法引导,乃至人生启迪的重要。
从班主任到学校的教学副主任,陈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踏实。她将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为己任,精心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研究型教师”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一年的语文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中,她带领老师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趣味中进行学习;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关注习作的指导和段落的教学;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关注阅读化繁为简,增大阅读的空间。在活动中,陈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不同年段的老师一起研究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在她的带动下,老师们觉得教学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研讨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需要。
好教师优秀事迹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