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读后感7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书籍所探讨的问题,读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节发展和转折点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李嘉诚》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李嘉诚》读后感7篇

《李嘉诚》读后感篇1

李嘉诚曾经说过: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优。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婪,更不能贪得无厌。

李嘉诚为什么会蝉联首富呢?从他给他儿子的忠告中,就可见一斑。

1、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2、学会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

3、赚钱靠机遇,成功靠信誉

4、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5、有胆识也要有谋略

6、别人如果放弃,你就要出手

7、懂得用人是成功的关键

8、不要对一项事业情有独钟

9、要时刻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

10、肯用心来思考未来与朋友们借鉴,共勉。

他的事业成功百分百靠勤劳换来。李嘉诚在少年时代算过一次命,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命,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李嘉诚并没有相信什么龙命。而相信了只要勤劳能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并一直在一生的实践中躬行不辍。李嘉诚不仅身体力行,也常常以此来告诫儿子。

我也学会了“勤能补拙'的道理,像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李嘉诚很爱他的两个儿子,直到今天,只要一提起儿子,那种掩抑不住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但他深知,这也与他当初的谆谆教导有关系,打小的时候,他就告诉两个儿子,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也只有从小就要养成俭朴的好习惯,遭点磨难,是为了磨砺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阅历。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懂得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这样赚钱才有意义。

《李嘉诚》读后感篇2

很久之前就听说了这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但一直没有很好去了解他(即使有,也不会像现在深入的理解他,因为人的知识视野是不断扩大的)。然而在那一个下午,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里唯独它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不得不去看它一眼,而这一眼让我迟迟不舍离去,它的句句都能牵动我的内心。掺了,这不会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怎么办,我不看完它心里老有疙瘩,心里慌得很哪!可是我的考试科目还没复习,哪有时间看完它呢?纠结中……于是我跟他协商好见面时间,每天见一次(一天2小时),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不是说作者他夸张写得有多么多么的好,而是我觉得句句都能体现他本身所具有的素质和智慧。这可能也是成功人共有的特征吧!阅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人交往一样。书的封面同于给人的第一印象(整体感官),而人的各个器官相当于书的各个章节,然而要想知道它的好与坏,我们必须深入的解读,进入它的内心世界细细品味。

环境造就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主体思想。李嘉诚的祖上正是以诗书传家,李家祖上有一条古训:饿死不经商。所以,李家人大多都是读书人。但是,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嘉诚在幼年就跟随父亲李云经逃难到香港,而香港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后来更是发展成世界最繁华的金融城市之一。这样的环境让他从文的心产生了动摇。并且,李云经过早地病逝让他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在生活压力所迫和外界环境的诱惑下,李嘉诚终于违背了李家的祖训,从事了被家族所不耻的商业,并且绝地而起,终成华人创业的典范。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正的英才,是在历经磨难之后被锻炼出来的。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失去父亲犹如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山。没有了任何依靠的他,只能独自出门打工,寻求生路。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他借他的聪明才智、实干精神,17岁就当上塑料厂的业务经理。他原是一个推销员,他是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今天的华商领袖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深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想发财,都想赚大钱,成大事。但是,成大事的人却是我们当中的极少数。为什么?这涉及到一个眼光的问题。成大事者,他们的目光长远,思维敏捷。他们知道如何用人,如何做人,如何行大义,他们通过自己的率先垂范,为别人树立了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人才为自己打拼。在义、利面前,他们懂得如何取舍,在钱财面前,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然而李嘉诚堪称是一个楷模!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的。

1.勤学苦练打根基。我们都认为一个人成就大业需要的是基本功(指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皮鲁克斯在《成就大业的潜能》一书中说:“成就大业的基点就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高度结合,凡是成功者,在这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的确,任何人没有素质和能力,要想实现自己的大业,无疑等于空想。

2.坚持到底不放弃。成大业者永不言弃,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成功就是对自己一切困难的挑战。李嘉诚说:“毅力是任何赚大钱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正是因为他独立、自信、倔强、永不言弃、永远进取的血性,促使他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大门)

3.不断学习善总结。他指出,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不会总结的人就难以战胜失败。就是这样,他一直以不断学习和他不断总结的精神督促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4.宽人严己始长远。他认为,做生意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绝不能贪心。他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有太多太多优良品质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接下来看看我和他有没有共同的品质呢(只是想为自己创造一些前进的动力,我怎么能与一个成功者相提并论呢,呵呵~)。李嘉诚成果的品质:勤奋、节俭、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独立、自信、倔强、有毅力、有智慧、能屈能伸大丈夫,拥有一颗博大的心。我的品质:勤奋、节俭、良好的信誉、独立、倔强、拥有一颗博大的心,而我缺少的是人际关系(这个是没问题,但社交圈较小,有待提高),缺少自信和毅力,智商相对较低(属于正常人,但情商是可以的哦),能屈能伸一般。只要把我所缺少的品质做到,那我也岂不也是成功者了,不要求百分百的像他那样成功,但最起码也要百分之五六十吧!

《李嘉诚》读后感篇3

香港首富李嘉诚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潮州北门街面线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饱诚圣贤之书,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在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战争,贫穷,逃难,饥饿等种种磨难,养成他不怕困难的坚毅性格。最后抓住香港的良好发展机遇,终于站稳脚跟,白手兴家,一手创立长江实业集团公司,集团产业立足香港,遍布全世界,而自己也成为香港首富。

李嘉诚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自小喜好读书的好习惯,他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书迷,整天都到家里的藏书阁楼里看书,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他爷爷到阁楼那儿去找他。除此之处,李嘉实不怕困难,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坚毅性格也是他后来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在他从商过程中,不知经历过多少困难和风浪,但他从不退缩,勇敢面对,最后得以顺利度过。李嘉诚在十四岁时候已经在茶楼打工,在每天工作十四,五个时辰,仍然在工作之余学习英语,这种好学精神真的令我敬佩。当然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一心慈善,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他向祖国及香港捐款超过50亿港元。为些他赢得了全世界亿万人的尊敬和爱戴,他说;既然上帝让他会攒钱,那么要把攒的钱花在有需要的地方和做有价值的事情。

看完李嘉诚的故事,使我感受很深,我认为我应该学习李嘉诚好学的精神,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培养自己不怕困难,勤劳勇敢,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的性格,在生活中我要做到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平时在家里做一些办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煮饭,扫地,拖地等,养成自己乐于劳动的习惯,平时要勤俭节约,把钱花在有用和有意思的地方上。

我以李嘉诚为荣,李嘉诚是我人生历程中学习的榜样。

《李嘉诚》读后感篇4

看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书中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

另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认,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看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李嘉诚》读后感篇5

回家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了,然而今年回家却没有什么收获,但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李嘉诚传》还是读完了

很久以前我只会死读书,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是照本宣读,就是唯唯诺诺的信服,完全没有抱过怀疑的态度,然而今天,随着我知识及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才学会了独立思考的方法,读完了一本传记,在这里说说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这本书把李嘉诚的一生都说了一下大概的轮廓,主要客观的描述了李嘉诚的一生,然而作者或多或少在态度上还是比较偏向李嘉诚的,我觉得这本书对李嘉诚的人生只是一个大概的轮廓,这对李嘉诚整个人生只是冰上一角而已,正如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成功了,你说的话便成了真理。然而我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就像李嘉诚那样勤劳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一个人成功永远没那么简单,人都说潮州很精明,李嘉诚的脑子可不是一般人的脑子那样,就单说学英语,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单说我自己,我英语就学了整整六七年时间,但还是学不会,李嘉诚的毅力更是非凡,就很小的一件事说吧,他每天晚上回家后不管有多累,他都会坚持看书,而且从年轻到老这个习惯从未改变,雷达不惊。李嘉诚的情商也很高,就单说他在茶馆端茶这么小的事情吧,要是我们一般人的话,就觉得这么小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可他不一样,他除过端茶之外,他还会察言观色,所以很讨人喜欢,也很招老板喜欢,他做推销员时,他把那个铝桶专门会推销给整天在家闲着没事的老太太,为什么?因为那些老太太整天没事,只会唠嗑,老太太唠嗑是就会谈及的他推销的东西,老太太会帮他推销,他没有浪费时间,时间都用到了刀刃上,别人功能工作八个小时,他就工作十六个小时,所以他推销的结果是第二名的好几倍,而且他还是新手,这真的很厉害。李嘉诚也很有商业头脑,在他做推销员时,他就将这个区域分成好几个部分,哪个部分是搞销售区,哪个部分是低销售区,他破旧的笔记本上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都是李嘉诚后一些推销书籍上才总结出的推销法则,他也很讲义气,他嘴边经常挂着这么一句话:对己节俭,对人慷慨。当他要离开那个铝制品公司时,他对那个老板说绝不带走以前的顾客,还对老板说了此行业的前景不是很好,他建议要么是放弃,要么是做锁子等其他产业,因为铝制桶将会被塑料桶代替,看来这人真的很讲义气。他的行动力很强,他能抓住机遇,当他开始创业时,他借钱再加上自己的钱总算办起了厂子,要是一般人还在那思考成功还是失败后会怎么样。要是总结李嘉诚身上的成功之道那真可说是千条万条,在这里我就列举自己一点浅薄的心得吧。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我不知用在李嘉诚身上是否合适,他出生的时代及家庭的不幸这一切无疑激发了他的潜力,然而一个人成功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我们背后看不到的,一个人成功之后,我们会将他神化,只会看到他身上的优点,所有缺点都会被优点所覆盖的。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有不当之处,望高人指示。作文

《李嘉诚》读后感篇6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但是他却很勤俭,一点也不浪费。

有一次,李嘉诚从酒馆里走出来以后,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币,那枚硬币掉进了洞里。李嘉诚费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拿到。这时,一名警察来了,问:请问这位先生有什么我可以帮忙?”李嘉诚回答道:“我的一枚硬币掉到洞里去了,你能帮我拿一下吗?”警察听了,心想:他是有钱人,竟然为了一枚硬币大费心思,他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想完,警察就弯下身子,捡到了硬币,就把它递回到了李嘉诚的手上。李嘉诚用手擦了擦硬币上的灰尘,放进了口袋里,并从口袋里拿出100元给警察当作谢礼。警察看了看手中的100元,疑惑地问李嘉诚:“你很有钱,但是你竟然因为我帮你捡到一元钱就给我100元,可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李嘉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从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你100元,你可以去消费。我认为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警察听了,心里暗暗佩服李嘉诚。

是呀,我们应该像李嘉诚那样勤俭,即使是一元硬币,也不能浪费。

《李嘉诚》读后感篇7

小时候就经常听父母讲起香港富商李嘉诚的事迹,而且每次都是在父母的连声赞叹中结束这个话题,所以从小我就对李嘉诚先生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看过他的传记,最近趁着学院举办“我读我悦”的读书活动,从图书馆借来了《李嘉诚传》,连夜拜读,获益非浅。

一贯低调的李嘉诚很少出现在媒体,在外界眼中他有着浓厚神秘的色彩。说其神秘亦很平常,高高的额头,宽大的黑边眼镜,和蔼可亲的笑容还有专注时的那种精明,无疑平常之中有一种脱熟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生活的谨慎,名利的淡泊,还有那大风大浪所历练出的那种成熟。

原则,何谓原则,原则就是无论事情发展到任何境地都不能违背的规矩。在大售楼花蔚然成风的浪潮下,李嘉诚坚持自己的原则“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或贷款加速建房进度;当时地产界的许多人士,认为李嘉诚的作风过于保守,但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大家都知道做生意不能够“跟风”,可是在暴利的引诱下,大多数的生意人还是“忘本”了。当时,有一金融系统,叫“明德银号”他也参与房地产投机,大量淘空储户存款,使自己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于是,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楼价暴跌,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贷款支撑的地产商纷纷破产。此时,坚持原则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在大李嘉诚传读后感1000字售楼花买空卖空暴利引诱下,李嘉诚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实为不易,佩服,真的很佩服!

原则无处不在,生活中,工作中,交朋友,处亲人……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为什么我要把原则放在第一位,只因他重要,而且相当重要。有了原则就有了生活的坐标,做人,做事都会有根,一步一脚印。有人会说,“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要坚持原则太难了”知道很难,这谁都知道。但要有所成就,就要承受这份压力。人的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但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行为的改变建立在原则的基础上。比如,凌晨时刻当行至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你会怎样?虽然此时已经没有车辆过往,但还要停下,这就是原则。这就是生活中任何情况下不能够违背的定律。

诚信,是做生意过程中最受关注的词汇,商人统常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言必行,行必果”诚信的震慑力已远远超出了商业的范畴,已经渗入生活的各各角落,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会被人们所唾弃。也有许多商家以诚信做伪装进行商业欺诈,这注定不会长久的。在香港,认钱不认人“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李嘉诚在缺乏资金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获得了欧洲批发商提前付清的货款,从而解决了资金问题,如果李嘉诚不能履行合同,那无疑全部的风险会落在这位批发商的头上,也就是说这位欧洲批发商承担了全部风险。为什么这位批发商对李嘉诚这样信任?追其源由,就是诚信,李嘉诚从此对诚信更是笃信不移。诚信为李嘉诚赢得了欧洲市场。塑胶花为李嘉诚赢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从而使其进军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思维,一个企业做的再大也是在“创业”,是投资再投资的一个过程,经营者是没有多少流动资金的,一只有商界准备收山的些老前辈才拥有丰厚的资金。经营者本没有“守业”二字,创业换个角度就是创新,企业要不断的创新才不会被行业淘汰。“守业”如果企业做到了守业二字的话也就面临破产的边缘,很简单,要不自己革命,要不被人革命。创新是有风险的,将军无能累坏千军,创新的成败除了团队的协作之外,更需要的是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想在商业鼎沸的年代里做一名真正的弄潮儿,就必需具有这种品质。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李嘉诚是一名时代的弄潮儿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做出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运筹帷幄之中。当时做塑胶玩具,日常用品的业务已使李嘉诚忙的不亦乐乎,但他并不满足,众多的塑胶厂中他只不过是一平庸之辈,他渴望有个新突破。正是创新思维使他完成了这次突破,并且拥有“塑胶花大王”的称号。塑胶花弥补了植物花浇水,施肥等环节,很快被快节奏的港人所接受,几乎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李嘉诚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塑胶花开遍香江。李嘉诚成为了塑胶业的泰斗。这次的创新,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创新,改变他一生的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李嘉诚不仅有胆识还有智慧。

读《李嘉诚传》,收获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李嘉诚》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蝙蝠》读后感7篇

珍珠读后感600字7篇

神秘岛,读后感7篇

散步、读后感7篇

中学名著读后感7篇

科学书读后感推荐7篇

《麻雀》读后感优质7篇

正能量的书籍读后感7篇

怪镜子读后感7篇

童年读后感200字7篇

《李嘉诚》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