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书籍中体验和感受情感和情节,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读后感是一种思想的沉淀,让我们对书中的观点和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读后感800字篇1
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
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
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家读后感800字篇2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上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家读后感800字篇3
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你阅读,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你珍藏,而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却是一本值得你永远的珍藏,读上千遍万遍的佳作。我曾一次次的翻开它的扉页,用心感受路遥笔下每个人的故事,小心翼翼地踏进他们的生活,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久久的停留。
走进孙玉厚老汉家那一孔破旧的窑洞,望着炕上躺着的神志不清的老祖母,看着锅里那只有几粒米的稀粥,我和孙玉厚老汉一样心酸。他的大儿子孙少安读到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被拉回来帮父亲务农,看着这么喜爱读书孩子离开学校,孙老汉也只有无奈与叹息,全家就靠他一个人能挣来几个工分,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怎么可能够用呢,小儿子孙少平和小女儿兰香也快到上学的年龄了,他知道只有让孩子们念书识字才能永远的离开这土圪崂儿,便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让孙少平和兰香把书念下去。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的确如此,孙老汉的`几个儿女都很懂事,很替他争气,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孙少安十八岁就被大家一致推选成他们村一队的队长,孙少平、兰香也都念上了高中。
迈进孙少平所读高校,看见他每顿只能吃上两个高粱面馍,一股不知什么感觉从心头涌出,他曾说过:自己每顿至少能吃上四个馍馍,伙食差他一点儿也不介意,却总是觉得饿,永远也吃不饱。我知道,他只有把自己深深的埋在书海,以知识充饥,才能暂时的逃避现实、忘记饥饿。可他从不埋怨,因为他深知自己上了高中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许父亲现在正和哥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干活。我理解,也无奈。
这些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我们,各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儿,没有经历过任何的风吹雨打,我们不懂什么是挨饿受冻,什么是艰难坎坷,我们被小心呵护着,拥有比他们多得多,却不时的埋怨,小小的一个坎就把我们吓得退缩。我们拥有学习的机会,却因为种种原因回避着它、憎恶着它,这是多么的不应该,按说我们认真读书是理所当然的,反之就是不可饶恕的。
可能你还没有透彻的了解知识的重要性,那就单单说孙少平和兰香,两个农民家的孩子,在当时说离开土地是谁也想不到的,可就是因为他们读了书,才一个当上了正式煤矿工人,一个成了一名教师,都吃上了一碗原来不敢妄想的公家饭。那就更不要说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今天了,知识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这个世界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永远是平凡的,它需要的是不平凡的人,而只有知识的熏陶才能把我们变得与众不同、变得不平凡,这样我们才能融入这个平凡的世界。
家读后感800字篇4
在这个寒假里,我在教师的推荐下,读了《水浒传》一书。读后深有感触。
在《水浒传》中,我认识了一百单八将。他们个个神勇威武,却又不失计谋。如吴用,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一篇中,他的计谋起到了大作用。
又比如鲁智深,是个侠肝义胆的英雄。他为人正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堪称豪杰。可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打死了镇关西,使得自我背上了罪名。但鲁智深却很“聪明”,他明知自我打伤了人,却又当着人们说:“你这厮装死,以后洒家再和你慢慢理会。”说着就提刀走了。
可是这个社会上不会仅有英雄、豪杰,也会有像高太尉这样阴险的小人。他用计使林冲误入白虎堂,从而借此罪名把他发配沧州。林冲一路上没少受苦,在走过柴进庄上时,又再次用自我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性格棒打洪教头,并挽回声誉,被柴进连连称赞。
再说“小旋风”柴进,是位重义疏财的人。他在送别林冲时,交给他一封书信,说:“沧州大尹与柴进要好,把这封书信交给他,请他多关照。”所以到沧州牢房时,本应给每个犯人一百杀威棒,幸好柴进给了林冲银子,才免了这一百棒子。
说实话,在没有看《水浒传》这本书时,我一向坚信这是“男孩子看的书”。可一旦翻开之后,品味着那些荡气回肠的文字,眼前便浮现出各路英雄豪杰的影像。这仿佛是一张长长的历史画卷,使得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书中人物对自我的影响,更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充分的表现了当时社会对百姓的压迫,也使得我们不禁沉思在一个之后另一个问题当中,并不断地从书中挖掘答案。细细回味,总会从这本书中学到更多佩服,更多敬重,也教会了我们为人,教会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全新理解。从而使我们在人生路上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笔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抹去的。它会使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少些黑暗,少些坑洼,更多的则是在收获中成长;更多的则是在回味中找到光明。
多读一些类似这样的古代名著吧,它会带领你走进文学的境界殿堂,在那里,你将会摘采到感触,摘采到真实的自我!
家读后感800字篇5
稍微了解南极的人知道,南极洲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这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洲的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的队伍最先到达极点,然后凯旋而归。可斯科特的队伍慢了他们近5个星期,虽然也到达了极点但回归的途中,南极寒冷的天气提前来到,无情地袭击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进行了2个月的搏斗。最后他们体力不支,长眠于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
真是一场骇人听闻的悲剧。这些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品德,视死如归的精神。首先是禁卫军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伙,在关键时刻保护同伙,而向死神飞奔。而最后,他们抱着绝望,骄傲地等待死亡。他们无怨无悔地爬进睡袋。尤其是斯科特,到生命最后关头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表达他无私的爱和真诚的情义。所以,当他们与世长辞后,连最高权威的国王也跪下来悼念他们,可知他们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有句话说得好,“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这就像课文中的那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已经表现他们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斯科特的五位队员,他们是人类敬仰的英雄。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考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高尚品质:在与队友的相处之间,他们将自己牺牲,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表露的天衣无缝;在事业上,他们流露出的是勇敢,是坚毅,是执著,是为学习而甘于付出的勇气,不为个人得失和利益,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自己所追求的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对亲人,对朋友,对祖国,他们流露出来的是无私的爱,这些队员是人类学习的楷模,他们是最伟大的!
在任何事情上,只要有亲自实践过,有真正用心的努力过,这样就会问心无愧了!认识大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生活才会丰富多姿!虽然他们去世多年,但我相信,他们的高尚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不会被人们放弃或遗忘。
家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