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大家在讨论教案时,往往会提到教学目标的清晰性,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对比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行比较。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以“比较游戏”引入新课。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用时:24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
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
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
(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教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
三、学习儿歌,巩固识字。(用时:7分钟)
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教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四、巩固识字。(用时:4分钟)
1.用卡片认读生字,做“开开门”游戏。
2.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多,××少”的句子说话,进一步明确多、少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境,借助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对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意思相反的词语,明确大、小,多、少都是相对概念,必须在比较中才能明白,进一步体会合作识字的快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五”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字。学习笔画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韵文内容简单。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五”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字。学习笔画横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金木水火土》
师:小朋友喜欢儿歌吗?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介绍一首小小的'儿歌。不过,小朋友要见到儿歌,得闯一个小小的关。
活动2【讲授】识字、读文、写字
师:闯关游戏谁最棒?(生:我最棒)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字宝宝想跟小朋友打个招呼,想看看那些小朋友最先认识他们。(老师教读生字卡上的生字,每个3遍。)
师:小朋友们记住它们了吗?(师出示生字卡,生每个齐读3遍。)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请一个孩子到台前当老师教读。(把掌声送给她)
师:这些字宝宝觉得太孤单了,想找到他的好朋友,现在请一组的小朋友拿着桌上的生字卡,一起商量商量给每个字宝宝组组词。(小组活动)每个字宝宝都组好了,就静息。
生:(小组展示:请一小组小朋友上台,台上说一个,台下重复两遍)
(二)读文
师:小朋友的“识字关”闯得可真棒。老师奖励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完整的儿歌出来了。(ppt出示完整儿歌,1、小朋友齐读。2、男同学读一行,女同学读一行。3、再齐读)
(三)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认识田字格:
(1)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ppt,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请小朋友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一、二、三”
师:老师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个新笔画“-”(出示ppt),请举起右手跟老师书空~~~~
师:ppt出示(“一、二、三”),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由横组成)
师:小朋友真聪明!再观察每一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样吗?
生说到“一”:起笔稍微重一点,渐渐向右倾斜一点点,收笔的时候顿顿笔。
生说到“二”:上短下长,两横饭别再横中线上下。
生说到“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第三横最长。
(每写一个,生也写一个。最后再把这三排写完。
(四)奖励做找一找的游戏。
(五)布置作业下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借助阅读想象,品位语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1)通过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以及学过的关于雨的诗句导入。
(2)揭题。
(学生说出题目交代了哪些信息并试着说出“醉书”的意思)
(3)简介作者。
(学生说出作者是谁并背诵苏轼写的诗句)
2、初读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再读,标出停顿的符号,读准节奏。
(3)谁来试一试,并点评。相机在黑板上标好诗句的节奏。
(4)pk读,并点评。
(5)播放课文录音
(6)齐读。
二、问--疏通诗意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指导学生相互答疑,师记录学生有深度的问题。
2、师预设问题:
(1)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三、试一试--感悟诗情
1、齐读诗,你明白了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从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师小结。
4、齐读整首诗,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读出惊叹的语气。
5、配乐背诵全诗。
四、评一评--各抒己见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我收获了--”的句式说话)
2、你对苏轼的评价。
3、同学们的表现怎样?
课后作业:
1、写一写你眼中的暴风雨。
2、搜集关于云、雨、风、天的诗句。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同学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同学在阅读时根据自身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同学分析:
班内同学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同学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而要一年级同学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同学的情感体验,关注同学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同学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妙发生兴趣。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小雨就沙沙地下起来了,你们想想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同学各抒已见,引入正题)
想知道书上定的小雨发生怎样的故事吗?(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
(齐读课题《雨点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同学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刚好下过雨,虽然是冬雨,但也和课文有的内容有关,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同学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有助于先入为主,正确说好普通话。
??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同学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数、清、彩、飘落、半、问回答方(反馈时,同学选择读,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鼓励同学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同学获得成绩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竞赛是同学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竞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的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教师使用激励、期待性的语言:“谁会读?谁读得最好?谁有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同学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身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字记2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让同学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是自由练习读,然后指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一、三、五自然段)
[打破保守的.“串讲”形式,以同学的自主阅读为主,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沛让同学自读、自悟、让同学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节,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重点学习三、五段
[从小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8、读了课文,谁来问一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同学能解答的就让同学自身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结合课文语境,学习理解:数不清、飘落、问、回答等词的意思,并用“数不清、飘落”等练习说话。)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9、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图片或课件展示,让同学看画面内容,感悟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同学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10、戴上头饰扮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通过创高和情境,引得同学自读自悟,表达自身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同学机会,提供同学展示的舞台,让同学充沛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和发明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单韵母e,能读准音和它的四声;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古诗,并背下来。
3 借助儿歌和图画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教学重点:
e的认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e的发音。
教学方法:
引导、导读。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
学生: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a、o,重练声调
1 教师做a、o的口形,请学生猜是什么单韵母。
2 认读a、o的四声,重点抽读二、三声。
二 观察图画,学习读音,记字形。
1 小插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白鹅”的“鹅”发一声该怎么发?
2 看老师发e时嘴巴是怎样的?(嘴巴扁,不动,面带微笑,声音响,长。)
3 学生照样子练习发音。
4 再看画面:发e音时,看见字母e就想到画面上的什么图形?怎么记住这个e。
5 请学生给单韵母e创编发音、字形口诀儿歌,并跟读。
三 学习e的四声
1 让学生自主学习。
2 指名练读,教师相机指导。
3 按下列顺序练读四声,让学生感悟、掌握四声的高低升降规律。先横着读,后竖着读,最后随便指认读。注意采用激励的手法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ā ǎ
ō ǒ
ē ě
四 游戏巩固e的四声
1 哪个音不见了。
2 教师做口形,比手势当哑巴,学生发音。
五 指导书写,注意姿势
1 学生观察e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 教师细心地范写,边写边讲解要领。
3 学生书空后,再动笔写。
4 指3名学生上黑板写,边写边讲解要领。
5 教师巡视学生作业,及时指正,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拿笔姿势。
六 读古诗,涂色添画
1 谁会背这首古诗了?背一背。
2 教师领着学生背诵。
3 鼓励学生拿上自己的水彩笔涂上颜色,添画一些东西,让你课本上的画面更丰富。
4 看看自己的画,再美美地背这首古诗。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