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很多人都是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好好表达,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学习或者生活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记载下来的重要文体,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1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文化的醇香越来越浓,我不禁陶醉其中。
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雕刻得龟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候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于是我明白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但是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飞的爱国之声回响在大地山河间,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的崇高信念。当宋军防线崩溃,他依然转战各地,纵然兵败被俘,元军四次劝降,仍不能动摇他的浩然有爱国之气。纵然忽必烈亲自出马,他仍正气凛然。他以死实践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定执著的爱国心。于是我明白了爱国就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同国家同生死,共患难。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忙,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礼貌现看比赛的'行为……
于是我领悟了,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2
昨天,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看“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我对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个,是好医生__。对他的感动,源于他作为一个医生要拥有的''医者人心"。他的颂奖词,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为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是呀!他都九十岁了,却仍在手术台前忙碌,设生处地为病人着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虽然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医生的守则呀。不过,现在能有几个医生能做到这点呢?对病人冷言冷语,开药能贵则贵,真不知道他们的良心去哪儿了。
我又想起__的话:“作为医生,没有能力为病人治病,是一种遗憾。”这才是真正的医者啊!
另一位,是__。她是一个台湾人,却抛弃年薪百万的工作,来到海峡另一边深处——大营盘麻风村,只为履行自己的承诺,为这儿的孩子建一所学校。“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她让麻风村的孩子看见了世界对他们的温柔笑容,让他们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是__,她只__岁,同样是“90后”。但是,她却没有同样出生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对物质的热切追求,对亲情的极度冷淡。“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不知为何,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的胸口总有种压抑之感,觉得这个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涩渐渐膨胀开来,想哭。她的笑容,很美丽,很从容,但也充满了艰辛。看着她,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地触动。
那些无私的人啊,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我们良心的谴责,用他们那颗不为回报的赤诚之心,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感动之花。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观看了“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秦玥飞的颁奖词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4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5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束阳光,它可以清除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感恩是一种镇静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保持平静;感恩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感恩,其实很简单。有时在给自己戴花环时,你就在无形中报答了别人,学会了感恩。考试考了好成绩时,你自己开心了,但你也许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报答了老师,让老师在辛苦中得到了回报,让老师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雨后总会见彩虹的。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落叶归根……这是感恩的一种表现,给母亲倒上一杯热茶、给父亲捶捶背、陪奶奶说说话……这也是感恩的一种表现。感恩其实并不难,一点点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许就让你慢慢学会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种,那只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施恩不图回报,但每个施恩者都希望爱可以传承下来,生生不息。真爱呼唤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说:我们可以将爱的种子撒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亲人的感恩,“高考题名”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感恩,才有了和谐的社会。让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灿烂开放吧!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应时时刻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6
叶嘉莹是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描述叶嘉莹: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如何理解这位耄耋老人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呢?窃以为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学习的楷模。叶嘉莹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生活的艰苦,家庭的变故,没有让她放弃读书,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二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近二十多年来,叶嘉莹应邀到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所说:叶先生是属于我们现代的。叶先生不仅精于传统的诗词学,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因为时代和条件使然,所以叶先生的学识又与我的两位老师(王瑗仲、钱仲联)有所不同,叶先生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三是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叶嘉莹先生多次向南开大学捐款,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实现了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捐出毕生积蓄的诺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学术人生的追求。一个学人对待金钱的崇高境界,足以令世人为之动容。
学者也是劳动者,也可以感动中国。这启示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无私,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淘洗、磨砺、熏陶中形成的。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可以说,中国古诗词中美好的精神养分,古代诗人高迈的性格和豪放的爱国情怀,给予她丰厚而绵长的滋养,让她变得那样心灵纯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
诚如先生说过: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诚哉斯言!先生有大爱,这大爱将激励更多的学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7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篇8
奉献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坚守,是“不带半颗草去”的纯粹,更是“你退后,让我来”的果敢,也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树立起了标杆。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意识,他奋不顾身的保全了战友的安全,也不负戎装的完成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去奉献,也没有谁会注定成为英雄,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一次边境扫雷作业中,面对雷场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在千钧一发之际,做出让自己的身躯挡在战友之前的行为,想必在那一瞬间,他的从容不迫都来自于个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躯扛起军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迹看得见、摸的着,而作为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齐,像他一样坚持、奋斗、奉献,我们众多的一人也可以成为基层社区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为人、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在医院治疗的那段时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才有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地。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做到像他一样敢于牺牲的人寥寥可数,但作为普通人在这个和谐安康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随时成为壮烈牺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秉持为群众带来便利、为群众提供真诚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对工作岗位上的艰难,不畏惧、不退缩、将微笑时常挂在心里、给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众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许你我的一举一动还不足以改变整个环境,但却留有芳香,温暖他人,我们的形象会一直留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远不会变的,杜富国舍己为人的事迹不是嘴上说过的漂亮话,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干出的贴心事,应该将这种坚持、奋斗、奉献潜移默化的带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生活中,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感动中国颁奖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