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可以把实践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想要将事情的经过进行记录,我们就必须认真写一篇体会,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1

当春节的脚步渐渐远去,当如钩的月牙逐渐饱满,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来了,这是大地回春的一个夜晚,人们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合家团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迷嬉戏,并且共吃元宵,以示庆祝。但无论是哪种庆祝,都表达了人们“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意愿。

我特别想念小时候过元宵节情景。元宵节吃汤圆,还没到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早上一起床,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要吃汤圆!”母亲听了特意为我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滋味实在太美妙了!想起昨天晚上一家一起做汤圆,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母亲负责和好米粉,搓成长长的细条,然后用刀子将细条切成小小方块。全家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将切成的小小米粉方块放在手中心,把它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团,做出了好多圆圆的汤圆。汤圆是不包馅的,母亲一边搓一边唠叨着:“做人要实实在在,汤圆也要实在的,实心的汤圆实在,自己做更实在。”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节日几乎都和吃联系在一起,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有句俗语“嘴馋媳妇盼节到”,真是穷则思吃。各家各户在节日到来前,总是要准备上各种丰盛的菜肴,到了过节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饱食一顿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了。而外国的狂欢节、圣诞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得多,大家都是涌上街头狂欢。真是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吃,要吃就只能都在自己家里过,讲究个团圆吧!

今天是元宵节了,当圆圆的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汤圆,看着中央一台的元宵节晚会,看着得奖的节目,时而欢笑,时而怀念。我觉得过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的“出年”了,虽然春节过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是在过春节,每天都一样。

今年我们的心愿:只盼望我们一家人的身体健康,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赚多一点钱,我学业有成,我们期待着。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2

今年元月十五,早晨还下着小雨,下午天气却颇好,金灿灿的阳光,在湛蓝的空中,照耀着大地。夜里,天空中的皓月悬挂着,倒映在一双双明眸里。小城的街灯明亮,夜色不再黑暗。八二三东路,彩灯亮着各自的光芒,吸引着人流争先观看,拥挤欣赏。

花灯设计独特,年年有新颖,岁岁有创意。今夜它们闪亮登场。“元宵花灯迷人眼,形态寓意各不同”,有龙凤腾翔,有玲珑宝塔,有春字座灯。国泰民安中,它们仿佛在挥手招呼着人们,各自灿烂地竞相绽放在夜色中,放出牵引人群眼睛的亮彩。

今晚,我特意骑上朴素的自行车,踏着轻松的节奏,行走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路中,阅读着一张张观灯赏灯的脸孔。他们有笑语盈盈的,有欢声片片的,有成群结队的,有携手默契而行的,有默然无语前进的。

在人山人海里,小轿车只能在路上爬行,小心翼翼地,时不时停下来,以等过往的人走过。摩托车闪着无言的灯光,在穿梭,在人流缝隙里寻路,左摇右晃地慢慢地推进。车灯,街灯,花灯在各自亮着,点缀着小城的热闹与繁华。

人流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衣着得体,穿配时尚,落落大方。他们,有的在猜灯谜,细细思量,有时在突然间顿悟“谜底”,自信洋溢在心间,得意呈现在脸上;有的对着花灯赞赏有加,一缕缕欣慕之情飘散在空中,为花灯的魅力增色不少;有的拿起照相机,拍下精彩的画面,体验正在飞扬的激情,抒发着身同感受的情思,品尝着难得的流连忘返之味。

十五闹元宵,夜色成了一片迷人的风景。灯光辉煌了自己的光彩。都市的节奏迷乱了一颗颗激动的心,在此起彼伏地温暖着人们。耳中不时传来鞭炮和烟花的响声,震天动地中,亮光在闪烁。烟花爆出一阵阵绚丽色彩,多姿多态,牵引着走动的眼睛,给夜色带来了一片震动人心的呐喊。从这里到那里,从那边到这边,把孤独撇开,让热切激起,述说着小城的光华。

人群翩翩然而行,寻找佳节里的乐趣,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味,五彩缤纷。

在朗朗乾坤,在人们的安居乐业中,小城形影永不孤单。人们在欢呼,在雀跃,在言语,在欢笑。小城整洁的布局,平坦宽阔的路面,亭亭玉立的绿树,亮闪闪的灯光,再加上元宵夜里花灯的参与,小城的人们沉醉于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夕,今夜是何夜。

我骑自行车走在回家的归途中。谁与谁同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感受相同的心思,是一颗颗活跃而安宁的心境,是一片片置身于元宵夜的喜气气氛。小城的温度在上升,沸腾的热度在传递,人们的`热情也在相互感染着。

元宵夜,在温馨的家里,在团圆味浓厚的空间里,人们煮着令人向往的元宵,吃着甜甜蜜蜜的汤圆,幸福在弥漫。圆圆的元宵,吉祥又如意的节日氛围里,月圆之夜,月明大地之时,暗中涌动着一丝丝的安慰,一些些的温情,一缕缕的祝福。

元宵夜,栖息在明亮的角落里,停留在喜气洋洋的心里。人们久久回味,久久思量。它在和谐中度过。人们总在不时流露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满足。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过后,元宵节是最值得纪念的节日。又是一年新春到,又是一年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一家去看花灯,尽管有小雨,但是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这一路上说说笑笑,车道都快变成“人行道”了。到了侨乡体育馆,我兴致勃勃的看起了花灯,花灯有星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在场馆的西面有一盏是“兔子放鞭炮”一只兔子拿着鞭炮,意思是说:大家要快快乐乐的生活。咦?那里怎么有那么多人?哦!是“年年有鱼”灯吸引了大家。六条小鱼跳了上来,这小雨的形象很可爱。在场馆的东面是“大家喜气洋洋”,一只小兔子在大街上走路,手里还拿着爆竹。在场馆的西南面。在桥乡体育馆这里的花灯各式各样,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细致,真让人眼花缭乱!在这茫茫的灯海中,要数有趣的就是龙灯了。一条“巨大巨大”的金龙了,她那炯炯有神的两只大眼睛,龙舌吐在外面,银光闪闪的龙须,是呐样的精神,那样逼真!微风习习,金龙摇头摆尾,一副威风的样子。另一盏龙灯更好玩。一只兔子站在他的背上,仿佛在戏弄它,龙须飘然,龙尾摆来摆去,那只兔子笑得嘴巴咧开了,眼睛笑得眯着。还有一盏龙等更威风。龙威大摇大摆,龙爪刚劲有力,扶摇直上,龙眼只等前方,好像它要往上腾飞,老师有讲过一篇课文叫“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也要加速前进。

人群渐渐稀疏,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但观灯的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渐渐地下起了小雨,人们撑起了小伞,与灯笼在一起,大家都是分不清哪是灯笼,哪是花伞。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4

元宵节是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了。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闹,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它节日的不同之处。所以说,我很喜欢这个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与昔日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元宵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随妈妈去街市看花灯,虽然门外的冷风吹得我冷的发抖,但是这寒冷低档不住我对看花灯的热情。

刚到街道上,就被堵得路泄不通,一眼望去是看不见的头,我不由得甩了一把汗。忽然,我的眼前闪过一只对我嬉笑的“小猴子”,随即又有一条肥胖的“大胖鱼”在我面前游动,然后后面跟着憨态可掬的葫芦娃、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总之,就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我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太美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花灯,好多花灯啊!令人大饱眼福。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首不知名的歌,为这气氛添加了一丝乐趣,但是这不会成为我眼中的焦点。我被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所吸引,一朵艳丽的花朵渐渐消逝。啪!一颗流星似的烟花直蹿天空,但是没过十秒钟就落下来了。一朵菊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一下子染红了半边天。突然,旁边的纸筒凌空飞起一道彩色的光,然后很快在空中响起,无数颗星星状的烟花像天女撒花般在空中飞落。我真想自己也是一颗晶亮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行,然后翩翩起舞……

元宵节真美!真热闹!真是五彩缤纷!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5

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愈发的蓬荜生辉。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白白嫩嫩的元宵,腾腾热气暖着每个人的心。爸爸指着它们说:“吃元宵的学问也有不少,代表四喜临门,八个代表八面玲珑,十个代表十全十美……它们可是寄托着人们无数的心愿呢!”带着这些美好的祝福,品着嘴里入口即化的甜蜜,我们家的猜灯谜比赛也拉开了帷幕。

妈妈不紧不慢地读出了谜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词。”我脑筋一转,竟与爸爸同时报出了正确答案:“高消费!”妈妈赞许地点点头:“不错嘛,脑袋很灵活,每人奖一个元宵!”我暗自得意:这个我在网上看过,现学现用。接下来,我也尝试了一回考官的滋味:“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这下可把爸爸妈妈给难倒了,我摇头晃脑地公布了谜底:“哈哈,不知道了吧!是‘感谢’。”听了这个答案,他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随即,银铃般的笑声便久久萦绕在我家上空。这时,绚烂的烟花绽开了笑靥,映得人间溢彩流光。好像在点缀元宵佳节,又好像是在庆贺虎虎生威的崭新的一年……

元宵节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传统节日。它的`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的。起初只是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流传至今。这个传统节日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载体。它让平时不能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们能有一个机会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传统食物元宵那圆圆胖胖的形象就是寓意着一家人能幸福美满,那馅儿也让人甜到了心里,不由地对未来一年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元宵,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你让无数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联结人们情感的一座桥梁,你让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馨;元宵,你是闪耀在雄鸡心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让炎黄子孙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啊,我爱我们的节日——元宵!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6

俗话说“不出十五不出年”,当大家还在热议节后综合征的时候,将为春节画上圆满句号的诗意佳节又如期而至。元宵节,这个春节之后的首个重要节日,迄今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或出门赏月、或燃灯放焰、或舞龙舞狮,或喜猜灯谜、或共吃元宵,以当地的民俗民风将这个节日推向另一个新的高潮。元宵节真正的动力,缘于它处在新的时间节点上,人们期许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闹”字,道出了这个节日奔放、欢腾、火爆的特性,也道出了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

在过去,元宵节也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缘此有了“情人节”的特征,亦被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生查子》即描绘出了元宵佳节男女相约的浪漫画卷。当然,与元宵节相关的动人传说故事远非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元宵节作为“狂欢节”的特质在城市中逐渐淡去,原有的“情人节”等特征也在慢慢消逝。相比过去元宵节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元宵节更像是一场物质化的狂欢。比如,元宵的“外形”和“内容”花样百出,蒸元宵、烤元宵、油炸元宵等层出不穷,容易让人产生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感觉,反映传统文化本质的氛围却少了几分。

无可否认,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入,以及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仍较薄弱的缘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但需要认清的是,中华文化是一个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动态概念。庆祝的形式和传承的方式实际上又是日趋丰富的,只要不失其既定的内核,我们可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新元素,并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因为,从“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中华文化”,永远只有“现在进行时”。

比方说,同是庆祝元宵节,淄博市淄川区的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滨州市博兴县有照灯的习俗,湖北省武昌区会一连三天“弄龙”等,这些都是各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传统文化基因逐渐形成的,这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呢?不仅是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亦如是。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已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就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不难看出,国家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尤为重视与笃定决心,这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是意义深远。

回到闹元宵,我们不能仅限于吃几颗美味可口的汤圆,更要通过各种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闹”起来。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守住传统节日的根,增强它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让其文化价值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顽固根基和强大力量。

元宵的心得体会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美丽的青春心得体会7篇

企业课程的心得体会7篇

镁材料的心得体会7篇

尊师的心得体会7篇

春的阅读心得体会优质7篇

写老子的心得体会7篇

团员的培训心得体会7篇

疫情学校的心得体会7篇

上高速的心得体会7篇

铸造的实习心得体会7篇

元宵的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