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案要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制定的,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课文鲸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9个字,正确书写8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儿歌的韵律和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到来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正确书写本课会写字,尤其要了解撇的几种不同的写法:竖撇、斜撇、横撇、长撇、短撇。
四、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3、电脑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2、师生共同欣赏并演唱歌曲。
3、师:那么春天究竟来到了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诗歌,题目是《春天来了》。(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好指读的姿势。
2、师:这篇课文里面有些字啊,同学们不认识,就请你们把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读一读,并且标画出有几个小节。(自由读文)
3、师: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啊?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读儿歌中的生字词。(投影显示儿歌:小溪、流着、田野、鸟儿的家、动听的歌、充满、校园。)个人读、集体读。
5、读识字卡片:溪、着、田、野、的、听、园、充、满。(个人读、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
6、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全班讨论。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想,春天到了哪些地方?带来了哪些变化?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溪、田野上、鸟儿的家、校园里。
3、师:那你最喜欢春天来到了哪儿?请你把你喜欢的这一节读给大家听,读的时候要让大家听清楚春天来到这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学生选读课文,其他同学说一说春天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春天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流着、草绿花开、唱歌、欢声笑语)
5、配乐听读儿歌,看课件体会:春天天气变暖以后,小草钻出地面,花儿开放,小溪潺潺地流淌,树木发芽,百鸟争鸣。春天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6、师:春天的景色真美啊!那谁能试着将课文美美地读一读?老是也给他配上音乐。
7、学生配乐朗读,师生评议。
8、看课件练习背诵
9、发散想象。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除了到过这些地方以外,还会来到什么地方?给那里带来哪些变化?
10、学生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11、小组汇报(如:春天来到了大山里,给大山穿上了新衣服;春天来到了公园里,把公园打扮得真漂亮;春天来到了草地上,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春天来到了花丛中,小蜜蜂采蜜忙。)
12、师:春天还来到了我们校园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同学们边读边想:校园里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13、齐读第四小节,指名回答。
四、拓展练习
1、练习背诵
2、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小溪
流着田野上
草绿花开鸟儿的家
唱歌校园里
欢声笑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识字卡片,口头组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读我的词语库里的词语
二、检查背诵
1、师: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节背诵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谁最喜爱春天。
2、全班背诵,要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师:同学们看一看,这8个字中,哪几个是本课出现的?找出来读一读)
2、观察黑板上的字,哪些字比较难写?
3、教师重点指导听、色、尽
师:这3个字里都有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有平撇、竖撇、长撇、短撇)
听:口字旁应写在田字格的左上格里。斤有两个撇,却完全不相同,一个是平撇,一个是竖撇。平撇短,竖撇长。学生练习书写。
色:上小下大,上面是刀字头,由两笔组成,第二笔是横折。巴中间的短竖要与上面横折的尖对齐。竖弯钩的起笔要和第一笔的撇尖对齐,但不要挨上。竖弯钩要写大一些。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尽:上下结构。长撇、长捺都要写舒展。捺要从横上起笔。两个点要上下对齐,都写在竖中线上,第二个点要写长些。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自己学习其他的5个字,汇报自己识字时观察到的结构特点及重点笔画。
的:左小右大。这个字共有两个撇,左边的短一些,右边的长一些。
圆:全包围结构。笔顺是先进门,后关门。
京:上中下结构的字。最长的一笔是横。中间的口要写得扁。最后的两点要写得舒展,离竖钩稍远。
双:是由两个又又组成,左边的又第二笔变成点。
充: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笔不要太长。下面是儿。
在写字本上先描一描,然后再写一写。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全班一起进行评价,进一步指导书写。
四、反馈。
在听写本上练习听写8个会写字,不会写的看看书。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雨声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声想象,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将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展现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欣赏、体会一场山雨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重点朗读,感悟特点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⑴ 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 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⑴ 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⑵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⑶ 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⑴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⑵ 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观察练笔:雨。
【板书设计】
山雨
雨起:悄悄
雨声
雨中:神奇
颜色
雨后:余韵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李汉荣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与山里的众美景,有如“朋友般”、“亲人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称呼,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体会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提高品味,欣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课前准备】
音乐、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侠客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
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鸟儿、露珠、树)
山中(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落花、落叶、捧石头、看雷雨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小学课文鲸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小学课文鲸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