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传递给读者,激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在不同领域,我们都有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个认同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五个认同心得篇1
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 对祖国的认同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 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我国 56 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 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 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 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五个认同心得篇2
近期,我校开展五个认同系列教育活动,大家都收益颇丰,对于我党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对于未来我们所肩负的国防使命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对于所需学习的知识与本领有了更多的渴求感。
本次活动学习了共产党的历史,对于曾经的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有了系统的学习以及更深的了解后,不禁被我党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实现心中的信仰,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受的苦难、所牺牲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中不禁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可以赐予了革命战士们如此强大的、不可战胜精神力量,追寻着这个疑问,我心中的种子悄然发芽。今天,心中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我将跟随革命前辈们的脚步,从他们手中接过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做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在本次五个认同活动学习教育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了肩膀上所肩负的国防使命的沉重。我们教师要加强对于红色历史的学习,不仅是要让我们铭记那段曾经的革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积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里吸收营养,镜照历史对比现在,将具有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深植于己身。正视自己的一切,结合当下不同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强化自身,才可以做到在继往开来的征程上扬帆起航。在会后,我激动的热血久久不能平息,历史永远1不应该被短暂的安逸所冲淡,尤其是革命先驱曾经为之抛头颅、撒热血。为了深化本次教育学习,加之个人兴趣使然,我阅读了《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一书,本书借由追寻中国共产党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百年复兴历史的根脉和起点展开全书,进而带领读者感悟信仰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信仰若山
在凄风苦雨中诞生的共产党,身上没有任何幸运的光环,等在她面前是不尽的坎坷和苦难。最初,我党只是一个50多人的党,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坎坷与苦难,革命先驱们含辛茹苦、不畏艰辛,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我认为,是他们对于共产党的信仰,他们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可以拯救中国;只有共产党可以挽救万民于水火中;也只有共产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怎么可能经受住巨大的牺牲考验;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德元帅怎么会决定抛弃高官厚禄,去参加共产党;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如何会走完。信仰,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最为重要的,身为国防生,我坚信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我们的信仰,忠诚于信仰,即忠诚于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2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是的,忠诚于我们的信仰,忠诚于党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是不能没有灵魂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就更不能失了魂,失了魂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变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所以,忠诚于党、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我们不仅要有,更要铸强、铸牢!
二、不仅要武装身体,更要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们要有随时献身使命、敢于牺牲的觉悟,但不能做无谓的牺牲。纵观历史,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具有大智慧,他们善于思考,绝不拘泥、接受改变,有着否定与创新的勇气。上了井冈山的毛泽东一路走一路寻,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凭借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及敢创新路的魄力,终于探索出了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始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照搬照套别人的经验,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路难,寻路更难,我们不得不佩服主席的大智慧,当然这并不是一次偶然与运气的垂青。原因在于毛主席认识脚下大地的特点,熟悉中国的国情,善于思考,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发现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敢于改变,敢于去发现真正对的道路。知识与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来获取,这即是在武装头脑。著名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便是毛主席向井冈山上的绿林好汉们讨教后,与朱德同志一起总结得出的。
三、要有血性
共产党革命的胜利,除了依靠杰出的领导者们以外,离不开的便是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们,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一切敌人绝不退缩的决绝,坚守阵地时,哪怕是拼尽一兵一卒也决不退缩;攻克坚堡时,哪怕是手举炸药包,也要为冲锋的同志们开辟道路;隐忍埋伏时,哪怕是烈火焚身,也绝不多吭一声、多动一下。身为一名军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股血性。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打胜仗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战斗力是军队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都是热血男儿来参军,血性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的血性并不能因此磨灭,不仅要有狼一般嗜血、凶狠,更要学习狼的隐忍与坚韧。随时的做好一切准备,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平时,血性代表的不服输,是崇尚荣誉的那种热情与朝气,要不断地拼搏向上,勇攀高峰。
本次活动的教育学习与读书,令我受益颇丰。不仅回顾了红色历史,更了解到了一些以前并不知晓的历史故事,增添了很多新的感受。温故而知新,古人诚不我欺。历史这东西总是越读越有味道,其中有着许多前人智慧的闪光之处,结合自身所处的不同实际,实事求是的去思考,便会每每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以史为镜,去前人之长补己之短,引前人之遗憾为己诫。
五个认同心得篇3
寒假期间,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材料,对此我很受启发,下面就学习情况,简单谈一下我的几点心得: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于上述五个认同,我认为: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第二,如何做到五个认同,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认同伟大祖国方面: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首先表现在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爱国精神穿越时空,一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历经磨难而不分裂就是最好证明。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爱国主义一直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鲜艳旗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绩,切实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认同伟大的中华民族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有共同认同的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有机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锻造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是最具共同意识的民族。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我的学生讲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历史,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但是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要让孩子们记住那些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让他们明白,我们无论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无论哪个民族遭难,其他民族不会坐视不管,我们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共同前进,共同进步。在认同伟大的中华文化方面:伟大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汇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把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传授给我的学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孩子们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树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在认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方面:对领导56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政党认同尤为重要。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将在不断增进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的同时,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详细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辛历程,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认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其中实现了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的伟大功绩。现在,通往民族地区的大道一条接一条的畅通,处在深山的百姓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过上了新生活,贫困百姓住上了窗明几净的新房子,用水用电用网用燃气安全快捷方便,孩子们上了新学校,每个人都有了基本医疗保险保障,那些曾经困扰在民族地区的行路难、上学难、致富难等各种问题一去不返。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坚持走正确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后,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没有认同就没有团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末。团结的本质是认同,通过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心得篇4
作者:殷玉平(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方针,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持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认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价值基础。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依靠各民族共存共荣、共建共享。只有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才能真正增强。
从历史上看,美好生活、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追求的愿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独贵独富,君子耻之”“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这些“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幸福安康的渴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压迫欺凌和剥削奴役的黑暗时刻,各族人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致力于民生建设,在充分考虑民族差异、区域差异的情况下,时刻瞄准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尤其是教育、医疗、住房等切身利益问题,综合运用多元治理、对口帮扶支援、兴边富民、脱贫攻坚等科学有力举措,帮助各民族在扎扎实实的发展中享受实实在在的成果,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中,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一员的满足感、荣誉感、归属感不断提升,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团结奋斗,互帮互助,互相带动,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决议》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更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从历史上看,“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种家国同构、德行教化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底。回首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党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的过程中,建设共有的物质家园和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并重,在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特别重视精神生活富裕。
立足新时代,共同富裕涵盖了各族人民的多元化需求,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最深切的期盼,但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需要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国际形势依旧错综复杂,这些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锻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巩固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族人民更加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决议》指出,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调动各族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激活各族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使中华民族成为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各民族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大家庭,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无论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强盛还是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各民族一贯在民族危机、共御外侮中团结求存,也为谋求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和衷共济,各民族的具体利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早已浑然一体,民族复兴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使命和前途命运。“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观点也表明,要认识到民众的集体力量,通过爱民、利民等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竭力凝聚各个民族,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明确的实践方式。为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促进共同富裕,更好地激活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进一步焕发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复兴,也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各个民族共同的复兴。因而,促进各个民族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共同富裕,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族群众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富裕,“五个认同”将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拥有更坚韧的精神连接,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当中,以促进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五个认同心得篇5
近期,我xx大学国防生开展“五个认同”系列教育活动,同学们都收益颇丰,对于我党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对于未来我们所肩负的国防使命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对于所需学习的知识与本领有了更多的渴求感。
打小时候记事起,爷爷奶奶就会时常给我讲起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江姐、董存瑞炸碉堡等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悄悄的在我心里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待我长大了一些,学习了历史,对于曾经的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有了系统的学习以及更深的了解后,不禁被我党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实现心中的信仰,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受的苦难、所牺牲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中不禁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可以赐予了革命战士们如此强大的、不可战胜精神力量,追寻着这个疑问,我心中的种子悄然发芽。而现今,心中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我已成为xx大学的一名国防生,未来我将跟随革命前辈们的脚步,从他们手中接过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本次“五个认同”教育中,随着武警成都军事法院方芳院长的授课,带领我再一次走进了曾经的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去寻根溯源。在痛心于过去的黑暗,振奋于革命先驱们的不懈努力,我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了肩膀上所肩负的国防使命的沉重。方院长教导我们:“对于红色历史的学习,不仅是要让我们铭记那段曾经的革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积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里吸收营养,镜照历史对比现在,将具有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深植于己身。正视自己的一切,结合当下不同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强化自身,才可以做到在继往开来的征程上扬帆起航。”
在会后,我激动的热血久久不能平息,历史永远不应该被短暂的安逸所冲淡,尤其是革命先驱曾经为之抛头颅、撒热血。为了深化本次教育学习,加之个人兴趣使然,我阅读了《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从哪里来)》一书,本书借由“追寻中国共产党历经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百年复兴历史的根脉和起点”展开全书,进而带领读者感悟信仰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我有了两个感触,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凄风苦雨中诞生的共产党,身上没有任何幸运的光环,等在她面前是不尽的坎坷和苦难。最初,我党只是一个50多人的党,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坎坷与苦难,革命先驱们含辛茹苦、不畏艰辛,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我认为,是他们对于共产党的信仰,他们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可以拯救中国;只有共产党可以挽救万民于水火中;也只有共产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怎么可能经受住巨大的牺牲考验;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德元帅怎么会决定抛弃高官厚禄,去参加共产党;如果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如何会走完。信仰,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最为重要的,身为国防生,我坚信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我们的信仰,忠诚于信仰,即忠诚于党。正如习主席所说: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是的,忠诚于我们的信仰,忠诚于党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是不能没有灵魂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就更不能失了魂,失了魂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变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所以,忠诚于党、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我们不仅要有,更要铸强、铸牢!
我们要有随时献身使命、敢于牺牲的觉悟,但不能做无谓的牺牲。纵观历史,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具有大智慧,他们善于思考,绝不拘泥、接受改变,有着否定与创新的勇气。上了井冈山的毛泽东一路走一路寻,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凭借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及敢创新路的魄力,终于探索出了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始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照搬照套别人的经验,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路难,寻路更难,我们不得不佩服主席的大智慧,当然这并不是一次偶然与运气的垂青。原因在于毛主席认识脚下大地的特点,熟悉中国的国情,善于思考,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发现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敢于改变,敢于去发现真正对的道路。知识与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来获取,这即是在武装头脑。著名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便是毛主席向井冈山上的绿林好汉们讨教后,与朱德同志一起总结得出的。
共产党革命的胜利,除了依靠杰出的领导者们以外,离不开的便是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们,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一切敌人绝不退缩的决绝,坚守阵地时,哪怕是拼尽一兵一卒也决不退缩;攻克坚堡时,哪怕是手举炸药包,也要为冲锋的同志们开辟道路;隐忍埋伏时,哪怕是烈火焚身,也绝不多吭一声、多动一下。身为一名军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股血性。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是用来打胜仗的,正如习主席所说:战斗力是军队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都是热血男儿来参军,血性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的血性并不能因此磨灭,不仅要有狼一般嗜血、凶狠,更要学习狼的隐忍与坚韧。随时的做好一切准备,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平时,血性代表的不服输,是崇尚荣誉的那种热情与朝气,要不断地拼搏向上,勇攀高峰。
本次教育与读书,令我受益颇丰。不仅回顾了红色历史,更了解到了一些以前并不知晓的历史故事,增添了很多新的感受。温故而知新,古人诚不我欺。历史这东西总是越读越有味道,其中有着许多前人智慧的闪光之处,结合自身所处的不同实际,实事求是的去思考,便会每每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以史为镜,去前人之长补己之短,引前人之遗憾为己诫。
五个认同心得5篇相关文章:
★ 中学军训心得5篇
★ 战役的心得5篇
★ 消防演练心得5篇
★ 溺水心得体会5篇
★ 实习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