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互动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 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 “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 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习,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
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
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
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 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 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 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 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 兔 同 笼
列表法
方程法 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 全看作鸡
4x+2(8-x)=26 8×2=16(只)
2x+16=26 26-16=10(只)
x=5 4-2=2(只)
8-5=3(只) 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 8-5=3(只)
26-4x=2(8-x) 全看作兔
26-2(8-x)=4x 8×4=32(只)
2x+4(8-x)=26 32-26=6(只)
26-2x=4(8-x) 4-2=2(只)
26-4(8-x)=2x 6÷2=3(只)
8-3=5(只)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各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正确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宝盒,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吗?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生摸出图形,老师贴在黑板上,指名说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2、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礼物,快拿出来拼一拼,粘在白纸上,看谁拼的图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图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图案,说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3、揭示课题。
这些图形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4、屏幕出示图形,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这里面有你认识这些图形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老师最近正在装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难,你愿意帮忙吗?
你老师打算在客厅铺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图如图,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下预算,估计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们交流。
生先说估计值,并说出依据,教师在黑板右上角板书。
2、小组探索。
刚才我们只是估计一下,但实际在买的时候,买多了浪费,买少了还要去买,太麻烦,以我们必须求出实际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
小组合作探索,组长拿出工作表,小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在图中画出来,看看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做法,分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割,怎样求面积。其他小组长把和他一样的方法做上标记。
教师强调:为了和原线段区分开,后添加的线段要画虚线,这条虚线是为了辅助完成这道题的,所以叫做辅助线。
生共同探索所说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积,不合适的说出为什么。
把以上方法汇总,说说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
师:分割或添补的越简单,计算起来就会越简便。
4、教师贴出学生选出的
4种简便方法,用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观察着几种方法,把它们分类。
师相应板书:分割法 添补法
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6、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指名板演。检查订正,写出答语。
把实际结果与估计结果比较,看看谁估计的比较准。
师:只要选择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才会又快又准确。
三、实际应用。
1、这里有两个鱼缸,请你选择最简便的方法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墙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题卡上答题,师巡视指导。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断哪种方法最简便。
3、学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门的外面,(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
5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指名读题,说说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完成。汇报。
四、全课总结。
你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难题,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吧!
五、课外练习。
在你身边找出一到两处组合图形,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面积,再选择你认为最简便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实际算一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在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潜心读书,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情感,从而理解“爱如茉莉”。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爱的真谛。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潜心读书,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关注语言文字中的细节,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 感悟、理解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 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 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 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在高年级的得识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字形和字音,还要更快更好的积累和运用好这些字词,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板书:品味字词)
(设计意图:与教材的编者对话,用好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品味字词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关注语言文字的细节描写也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2、潜心读书,用心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认同爱如茉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用心去感受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看你能够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在让你心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3、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朗读文章。
(1)“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奔bèn有目的。你能想象一下爸爸直奔医院的样子吗?(训练想象读)
(2)第九自然段。紧握、微笑、探(处理细节,重点在于朗读和写作方法引导)
当作者推开病房的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啊? (处理细节:紧握、微笑)
除了对人的描写,这段还写到了环境。读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点拨:情景交融。)
小结:关注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你就能从平淡无奇中感受到真爱!(副板书:关注细节)像作者这样通过环境烘托和对人物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怔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怔住了?(相机板书:感人至深)
全段朗读训练:齐读——范读——齐读
(3)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b“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c: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处理生活中的细节)
小结:“生活有真爱,细节显真情”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姿势甚至每一个眼神不都象茉莉一样散发着爱的芬芳吗?(每个环节注意回扣板书中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和感人至深。)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读书学习的方法,进行自主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4、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最终认识和态度,体会文章结尾连用两个“爱如茉莉”的效果。
此时此刻,小作者还认为母亲说“爱如茉莉”好笑吗?恩,她赞同了母亲的看法,从哪儿看出来的?此处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爱如茉莉”?朗读2遍。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透过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父母朴实真挚的感情。)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中“如茉莉般的爱”。
1.观看课件,拨动心弦。
是啊,爱如茉莉。其实,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爱,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关注细节的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图片。(课件)
2. 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的生活中可曾有过这样的爱的画面?你可以静静地思考,也可以跟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关注文本的细节上升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不仅是一种写作方法的传授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引导,与自己心灵对话。)
交流“爱是 ”,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上几句吗?
3. 此时,如果再让你给“爱如茉莉”这句话加上一个标点,你会加上一个什么符号?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加标点符号的练习,从作者到自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五、 深情引读,回扣文本。
1.深情引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2.结束语: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这如茉莉般的爱,去发现爱的真谛,下课。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抓住语文课的“根本”)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人物的细节描写,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彭德怀元帅爱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一、课前:
出示:“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这句诗是毛泽东用来赞美彭德怀的,读读看,你能读出什么呢?
(“威武”读出来;“善战”读出来)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词,谁来读?出示:英勇善战、刚毅勇猛
△把这两个词溶进这句诗,男生一起来读。
师:是的,彭德怀英勇善战、刚毅勇猛,是个勇士。他仅仅是个勇士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他。齐读课题。
一、 新授
(一)
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长征途中,大黑骡子有过怎样的功劳呢?彭德怀又是怎样来对待它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1、大黑骡子有过怎样的功劳呢?学生答,同时出示句子。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功劳大的?
△这是一头怎样的大黑骡子?(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无怨无悔……)
把你的感觉放到文字中,读出来。指读。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大黑骡子驮着小山似的粮食和器材,一步一步艰难行走的身影。谁再来读?是大黑骡子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了沉重的担子,一起来读
2、 彭德怀是怎样来对待他的呢?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疼爱) 板书:爱骡子
把“疼爱”读出来
△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疼爱”的?
(1) 抚摸
学生谈
一般情况谁对谁会抚摸,而这里是?多深的情呀!
(2) 念叨
学生谈
彭德怀一边抚摸一边念叨着说,谁来读(2个)多么疼惜它呀!
(3) 悄悄地 分出
在什么情况下把粮食分给大黑骡子吃?在彭德怀的眼中,它还仅仅是头骡子吗?是什么?(亲人、朋友、知己、战友、老伙计……)
谁来读?
师: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读到了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真是“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这些言行就是细节,我们要学会品味细节。(着重说)
(二)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里呢?浏览3---18节,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品位品位。
(1)“……深情……平静………”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词语上来,从“深情”你体会到了什么?(不舍得)
△如果你是彭德怀,请你平静地来说这句话,(2个)
你的内心真的平静吗?是怎样的?为什么?
是呀!这可是与他朝夕相初,对他忠心耿耿的大黑骡子呀!把文字背后的心情读出来。(齐读)
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是不舍,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痛苦。他爱骡子。
(2)“…..背……”(师:轻轻地背过脸去,这个动作是一个细节)
△联系上下文,这是什么时候?
练说:怎么忍心……怎么忍心…….怎么忍心…….
所以(读句子)
(三)彭德怀那么爱大黑骡子,可为什么还要杀他呢?板书:杀骡子
1.师:同学们,据资料记载,红军长征从江西出发时有8万多人,可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只有7千多人,其中有1万多人就倒在这茫茫草地上,彭德怀深知哪怕是一点点食物,那都是生的希望,所以他决定…..
2.出示:“…….平静…….”
△再来读读这句话,他的平静仅仅是为了隐藏对大黑骡子的爱吗?还隐藏了什么?
(为了告诉战士自己的决心,为了不让战士心软)
△ 从这个决定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
(四)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无限深情,那文中是怎样描写他对战士的态度的呢?
不耐烦 怒吼 发火
出示这三句话,一人读一句
△那怎么说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呢?联系上下文,默读。有声的朗读叫欣赏,无声的朗读叫思考,请用心读书。
交流
1、“不耐烦”
△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不耐烦?
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出示:[老饲养员]“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
[警卫员]“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老饲养员]“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
[彭德怀]“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大家]“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
个别读前三句话
△小战士,都没有粮食了,你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
△老饲养员都没有粮食了,你为什么还不杀大黑骡子?
△面对大家的再三请求,彭德怀说话了,谁来读?(2个)
△你听出了什么?(坚定的决心)什么决心?
△彭德怀,请把你的决心告诉大家(齐读)
可大家仍在请求,齐读
所以彭德怀不耐烦了,(2个)
△不耐烦的背后是什么?(坚定的决心,对战士的爱)男生一起读
2、“怒吼”
(1)命令虽然下了,出示:“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
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引读
(2)师:多么漫长而寂静的二十分钟呀,方副官长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彭德怀又何尝忍心,这可是他亲如兄弟的大黑骡子呀,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
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士们…….
让我们走进茫茫草地,去感受战士们所面临的艰难困苦
播放《过草地》
解说:茫茫草地,荒芜人烟,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因饥饿而倒下的战士尸体随处可见,你看,又一个战士,他饿得实在是难以忍受了,嚼起了难以下咽的杂草,喝起了肮脏不堪的泥水,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有多少战士挣扎在死亡边缘
又有多少年轻的生命悄然离去
(3)想起这些,他还能再等下去吗?他怒吼了(2个)
△ 从吼声中你听出了什么?(很急,再不开枪,战士们将倒得更多。他爱战士)
让我们和彭德怀一起着急,一起怒吼,齐读。
(4)(音乐)师:枪声响了,大黑骡子缓缓倒下,老饲养员拨开人群,扑了上去,搂着大黑骡子失声痛哭起来,狂风怒吼,野草叹息,战士们个个泪流满面,彭德怀缓缓地……(3个)(多动人的细节呀!)此时此刻,有多少知心的话想对大黑骡子说??
出示:远远地,我们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在对彭德怀说……
又仿佛听到大黑骡子在对彭德怀说…….
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可结合前文来写
交流
(你抓住了…..这一细节来写,写出了兄弟般的深情)
(你能把着兄弟般的深情读出来吗?)(你能把这份歉意读得更到位些吗?)
△ 万般歉意和敬意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齐读)
3、 发火
引读
△为什么要对发火?
△“发火”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细细品味,这个动作里面,却包含着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内疚、对战士的爱,太多复杂的情感。你想用怎样的朗读表达呢?练读
个别读,还有不一样的吗?评价
总结:
表面上彭德怀对战士是不耐烦、怒吼、甚至是发火,但我们关注细节,深入到彭德怀的内心,我们体会到的却是他(对战士的爱),彭德怀在你心中还仅仅是个英勇善战、刚毅勇猛的勇士吗?他还是个怎样的军团长。
老师这里也有两个词语“情深意重,同甘共苦”,谁来读?(连成一句话)
三、总结
引读“漫漫长征路…….”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彭德怀这样的首长,时时刻刻激励着战士们,战士们虽然……..但是能…….
让这催人奋进的旋律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四、作业:
长征途中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找出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