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语言表达需简洁准确,避免冗余描述,是教案编写的语言规范,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上音乐教案反思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会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表情来演唱歌曲。
2.感受多种不同表情,尝试根据表情创编动作。
3.乐意在集体中大胆表现自己。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会用不同速度和不同的表情来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节奏图谱,玩节奏游戏。
1.师: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有趣的节奏游戏,好吗?(好)
2.师:请你跟我拍拍手(跺跺脚、点点头)(xxx)或(xxxxxx)
3.幼:我就跟你拍拍手(跺跺脚、点点头)
二、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1.师:节奏游戏真好玩,你们高兴吗?高兴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表情?会做什么动作?请一幼儿上来做一做。大,考吧.幼,师,网请你们一起来做一做自己高兴时候的表情和动作。那你们不高兴地时候,脸上又会是什么表情?又会做什么动作?请你们来做一做自己不高兴时的表情和动作。
2.师:刚才老师把你们高兴时的表情和动作和不高兴时的表情和动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想)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表情歌》。
3.老师轻唱歌曲一遍,提问:刚才老师唱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想不想学这首《表情歌》?(想)
三、学唱歌曲,会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来演唱歌曲。
1.播放ppt,幼儿看图谱
师:请你们看着图谱,用高兴地表情和难过的表情念歌词,并能感受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来念歌词1—2遍。
2.提问:谁来说说,用什么声音来唱高兴的表情?(高点)
3.幼儿看图谱,听琴声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除了用高一点的声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高兴地表情呢?(快一点)幼儿再次听琴声唱歌曲第一段。
4.提问:请你说一说,用什么样的声音唱难过的表情?(低一点。慢一点)
5.幼儿看图谱,听琴声演唱歌曲第二段2遍。
6.幼儿完整地看着图谱,听琴声完整演唱歌曲《表情歌》,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表情来演唱歌曲。
7.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学唱歌曲。分组唱,分男女唱,找好朋友唱。
四、活动延伸
1.师:我们的脸上除了有高兴和难过的表情,还有什么表情呢?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各种不同的表情。
2.出示其他不同表情的图谱。
师:老师也带来了几种不同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这些表情,并且做一做这些表情的动作。(幼儿相互说一说不同的表情。模仿一下表情。)
师:小朋友做得真好,下一次,把这些不同的表情也编到这首表情歌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好吗?
活动反思:
歌曲是孩子们百不厌倦的活动,更何况歌曲里面又穿插着各种动作,我觉得本次活动很吸引孩子,也很受孩子们欢迎。
活动刚开始,出示笑脸娃娃图片时,孩子们都能分清小何哭表情,不但自己会说表情,而且也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还说出笑脸表示高兴、快乐的心情。在学习歌曲时,因为歌曲比较简单,先让孩子们学习歌词再熟悉曲调、旋律,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表情歌》旋律活泼,节奏感强,歌词内容易于孩子理解与表现,歌唱与节奏活动交错进行的形式也比较容易调动孩子们的情绪。xx|xxx|这个节奏型对于刚从入小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新奇但愿意去学习掌握,但不失一定难度的。但由于我在平时活动中对这个节奏有一定的练习与渗透,因而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本活动的难点是开始句的切分音学习。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学唱广东话歌曲,初步对广东话、广东歌曲感兴趣。
2.能有节奏地边唱歌曲,边玩猜拳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准备:《何家公鸡何家猜》,幼儿会演唱歌曲《大公鸡》
2.歌曲图谱6张,公鸡图片2张,母鸡、小鸡图片各1张,房子图片8张,石头剪刀布图片4张。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大公鸡》进场。
2.范唱歌曲,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和“鸡”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提问: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一样吗?你能听懂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吗?。
(2)介绍广东
师:这是一首广东歌,是用广东话唱的。你们知道广东在哪儿吗?
小结:广东在我们祖国的南方,那可是一个发达、富裕的.地方。广东人说话很有趣,广东歌听起来也特别有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欢学说广东话、学唱广东歌。你们想学吗?
3.出示歌曲图片,并范唱、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师: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意思?
(2)教师把歌词用普通话念一遍。
(3)看课件,学习用广东话说“真奇怪”,“望望公园里”,“鸡”,“谁家”。
(4)教师带领幼儿看着图谱,用广东话把歌词连起来念一遍。
(5)教师加上动作范唱第一段。
(6)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演唱歌曲。
4.范唱、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出示图片,学习用广东话说请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词。
师:广东话“鸡”叫“该”,“公该”、“母该”、“小该” 。
(2)学做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第二段。
(4)完整演唱歌曲。
5.学习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
(1)看视频,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体验探究。
(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人做公鸡的动作,输的人做母鸡的动作,如果两个人同时出一样的话就同时做小鸡的动作)
(2)讨论:在游戏中,你是唱到歌曲的哪里是时应该出拳?
(3)体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何家公鸡何家猜》这首歌词简单、旋律欢快、充满童趣的广东童谣,分析了乐曲结构后,我们又进一步尝试把《石头、剪子、布》这个幼儿常玩且十分喜爱的猜拳游戏引入活动,以歌曲为载体,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音乐节奏感、合作能力的提升。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篇3
课题名称:
?小猫钓鱼》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八册第五单元动物乐园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分析:
?小猫钓鱼》是根据同名儿童寓言故事《小猫钓鱼》改编的一首幽默风趣的叙事歌曲。歌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充满了儿童情趣,孩子们易学爱唱,又易于表演。通过歌曲演唱和音乐创编表演,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本节课歌曲把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让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来掌握这首歌曲,并结合不同的情节进行歌曲创编表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授课年级:四年级
授课学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词创编,为歌曲编故事,并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培养。
2、在故事表演中体验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唱准力度记号p、mp、f和休止符。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头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动画情趣,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动画,请同学们边看边听。(播放《小猫钓鱼》音乐动画)。
2、师:怎么样,刚才的动画片好看吗?它告诉我们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小猫钓鱼这个故事,我们非常熟悉,之前啊,我们都是讲故事,今天呢,咱们用歌曲来表现故事,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歌声表现故事呢?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小猫钓鱼》(引出课题)
三、聆听歌曲范唱《小猫钓鱼》
1、师: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这首歌曲,听听歌曲的情绪、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完整的播放歌曲范唱)
2、师:刚才同学们听的都非常认真,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欢快,风趣)
3、师:说完情绪后,那这首歌曲的.速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不快不慢,中速)
4、师,嗯,那么这首歌曲的节奏,感觉怎么样?(跳跃,停顿)
5、师:这首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它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它刻画谁的形象?(小猫)一只什么样的小猫(粗心,调皮)。今天啊,我们就按照小猫钓鱼的经过来学习这首歌曲。
四、新歌教学
1、学习歌曲第一部分第1小段:
(1)教师范唱,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演唱第1小段,然后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小猫去钓鱼,只顾着去捉蜻蜓,没有专心钓鱼)
(2)学生跟老师学成乐谱,然后老师唱谱学生填词演唱。
p
m
p
f
(3)你觉得哪一句最困难唱?(“它丢,它丢,它丢下鱼竿把蜻蜓找”,注意“它丢”要用由弱到强的语气演唱,体会小猫犹豫的心情)
(4)这一段的歌曲情绪给你感觉怎么样,小猫去钓鱼高兴吗?(注意休止符的演唱,唱出小猫的活泼,顽皮)
2、学习歌曲第一部分第2小段:
(1)教师范唱师:调皮的小猫来钓鱼,却丢下鱼竿和蜻蜓玩去了,那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三心二意的小猫,没有钓到鱼)
(2)跟教师学唱第2小段。
(3)师:歌曲中的“唉”,怎么唱呢?调皮的小猫没有钓到鱼,心情怎么样?(失望,伤心)所以“唉”要怎么唱?(叹气)
用正确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3、学习歌曲第二部分第3小段:
(1)听歌曲范唱学习歌曲第三小段,感受歌曲情绪师:三心二意的小猫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这可怎么办呢?(小猫改正缺点,不再贪玩,认真钓鱼)
(2)师弹旋律,全班一起演唱师:这一次小猫钓鱼表现的怎么样?(认真,自信)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声唱出小猫的自信和认真。(体会“小猫,小猫,小猫”一句的力度变化)
4、学习歌曲第二部分第4小段:
(1)师范唱歌曲师:我们的小猫这次在很认真的钓鱼,那么它最后钓到鱼了吗?好在小猫知错就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心的小猫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洋洋得意)
(2)跟范唱学习歌曲第4小段,体会小猫高兴,洋洋得意的心情
(3)用正确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师:让我们一起用歌声赞美小猫吧!
5、跟歌曲伴奏完整的演唱《小猫钓鱼》,注意每一部分的情绪变化。
五、歌曲创编表演
1、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自己创造角色,教师准备道具
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把歌也学会了,动画片也看了,这首歌呢,它有情节,也有人文描写,像小猫,蝴蝶,蜻蜓,表现的都非常形象,那么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不能自己当小演员,把这首歌曲编故事,演一演呢?
2、分组表演。播放《小猫钓鱼》
师:不表演的同学,咱们就当小花小草,拍手为他们伴奏
3、表演后,学生自评,启发学生开阔思路,相互学习
六、拓展延伸,深化
1、师:表演了小猫钓鱼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小结:通过创编表演,大家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道理,这样才会取得成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歌曲的情绪:欢快,风趣歌曲的速度:中速
乐
段
小
猫
第一大段
三心二意
唉
没钓到鱼第二大段
一心一意
嘿
钓到一条大鱼小猫的情绪变化:
悠然自得——垂头丧气——自豪喜悦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听听中认识袋鼠,初步熟悉、理解歌曲内容。
2、积极参与歌表演活动。
3、感受与妈妈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相亲相爱的图片、袋鼠玩偶、课件ppt等等。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引入
1、出示图片p1,老师带来了一张幸福的照片,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2、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他们以什么方式来表达爱你的?
3、小结: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叫做相亲相爱。
4、你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跟爸爸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来看看哥哥姐姐是怎样跟他家人相亲相爱的?
5、出示图片p2—p7,了解相亲相爱不同表达方式。
二、欣赏理解歌曲
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小乖乖,跟爸爸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来看看,还有谁也跟他的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它就藏在这首歌曲里面,我们来听一听。
1、是谁在歌曲里面?他们在做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么做的?做出来给大家看看。
2、我们在听听,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3、出示图片p8—p12,袋鼠妈妈有一个什么?它想听你们唱出来。
三、积极参与歌表演,感受与妈妈相亲相爱的幸福快乐。
1、完整表演
(1)出示袋鼠妈妈指偶,袋鼠妈妈说你们唱歌好听,想听你们唱歌,谁来做袋鼠妈妈?谁来做小袋鼠?
(2)小袋鼠也想听听你们唱歌。
结束:
小袋鼠想出玩,我们把小乖乖放进袋袋,出去玩了。
活动反思:
歌曲《袋鼠妈妈》,幼儿显得比较兴奋,本次活动的歌曲中歌词简短易懂,节奏明快,幼儿很快就能够记住,歌曲的旋律也比较好掌握,幼儿比较完整地把歌曲唱出来。但在目标1中,本来想让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出相亲相爱的动作,我发现部分孩子不能够边唱边做游戏,如果唱歌就忘了要做动作,做动作的就忘了唱歌,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多加训练。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幼儿只是跟着老师做动作,在这点上还需要好好地反思。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篇5
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训练。
准备:
龟兔赛的音乐磁带,铃鼓、串铃、乌龟和兔子的手偶
过程:
一、教师引出: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1、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情境操作乌龟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后提问: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吗?(龟兔赛跑)
2、哪一段音乐是乌龟,哪一段音乐是兔子来了,最后谁赢了。(放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一段是谁)
3、请小朋友将其节奏拍出来,什么样的节奏适合乌龟,什么样的节奏适合兔子。
4、请一部分小朋友当乌龟、一部分当兔子,听音乐表演。
二、引出小乐器(不光是我们小朋友喜欢表演,还有人想来参加,你们猜一猜是谁呀?)
1、请小朋友来判定一下,哪一种作乌龟,哪一种作兔子,较适合。
2、如:乌龟适合用铃鼓,那请你们用手把乌龟的节奏拍出来;兔子也一样,也请小朋友用手拍出来。
3、请小朋友自选乐器: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让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
4、听音乐用自己的乐器伴奏,看着老师的手偶:乌龟来了就用铃鼓敲,兔子来了就用串铃。
5、交换乐器,饰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请几个小朋友来分别饰演小乌龟和兔子,其余的人来为他们伴奏。最后交换。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六上音乐教案反思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