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晰的活动方案,能够为自身提供明确的执行方向,一份周密的方案能够让大家在工作中更好地协作,从而加快任务的完成进度,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课活动方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课活动方案篇1
资源收集及环境创设: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活动流程:
一、 组织幼儿玩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 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 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 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 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三、 小结水的特性,自由观察教室周围的图片或自由玩水。
预期目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科学课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科学课活动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2.科学探究:会收集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事实,学会测量身高、体重、手脚、胸围、肺活量,学会观察记录测量数据,能够对结果作初步统计。
3.情感态度:意识到人的生长发育与饮食、锻炼、睡眠有关,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和人文精神。
活动器材:
体重秤、皮尺、直尺、三角尺、气球、吸管、胶管、自制仪器表格、小医生服装、帽子及红袖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前咱们先来聊聊天吧!这些时天气变冷,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穿了新衣服。买的衣服是大一点的还是刚刚合适的?衣服为什么要买大一点的呢?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在生长》。
二、知道人的身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
1.提问:你用哪些现象来说明感觉到自己在生长呢?
2.学生汇报:个子长了、体重变重、手脚长大、胸围大了。
三、测量自己身体生长变化情况
1.提问:是呀,我们的个子长高了,体重变重了,手、脚也变大了,胸围也变大了,长了多少呢?你用什么办法来了解生长变化情况?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导测量方法
①身高怎么量?谁会,请你来教教我们。
②体重怎么测?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③手、脚大小有变化吗?怎么知道手、脚变大了多少?
④胸围大了怎么测?你们认为这样测准确吗?
⑤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测身高、称体重、测手、脚大小以及量胸围的办法来了解身体的生长变化。
⑥学测肺活量: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两边分别派出1名同学参加吹气球活动,这两名同学必须个子差不多,吸一口气吹完为止,看看你能吹多大?
a.提问:两个人个子差不多,吹的气球大小怎么不一样?
b.谈话:肺装气的多少,我们称为肺活量,他们俩谁的肺活量大,大多少知道吗?怎么知道?
c.活动:我们现在就来测测这两个同学的肺活量。
4.讲述:今天玩了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测量办法叫什么?你想知道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吗?现在,我们就要运用这些办法进行一次体检。
①体检总得有小医生,怎样才能当好小医生?被检查的人应怎么做?
②谁会测身高?请你来当小医生(发服装、帽子)……
手和脚的大小请每个同学按照刚才的办法自己测量。
③体检还要有体检表吧!班级姓名……可不能漏掉哟,检查时做好记录,测完后,从表上找一找身体有哪些变化?
5.学生体检活动。
四、意识到人的生长发育与饮食锻炼、睡眠有关
1.提问:你们检查得可真热闹呀,观察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提问:你怎么发现长高了?长了多少?
你有多重?长重了多少?
为什么有的人长得快,有的人长得慢?(与营养均衡、锻炼、充足睡眠有关。)
4.小结:祝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大家隔断时间能继续坚持测量,这张表格保存好,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它。
科学课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科学课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其变化过程。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通过猜谜,引出蝴蝶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你们猜猜一个谜语讲的是什么的小动物, “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像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好神奇”,猜一种小动物。
(幼儿回答)
老师:你们说说为什么是蝴蝶呢?
(幼儿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蝴蝶!你们真的很棒呢,给自己拍拍手吧!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
老师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提问:
老师: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美丽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呢?
(1)蝴蝶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蝴蝶的头上面有什么?
(3)蝴蝶的胸部有什么呢?
(4)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5)蝴蝶有几只脚呢?
(6)蝴蝶在哪里生活呢?
(7)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是在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老师再进行小结)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蝴蝶的身体是长长的椭圆形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胸部有和腹部长有三对足,翅膀上有花斑,喜欢生活在花丛中,因为它们很喜欢吃花蜜,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是在寻找自己喜欢吃的花蜜哦!它们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欢吃的花蜜就会赖着不走。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老师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
老师:蝴蝶产的一堆卵变成了什么?
老师:蝴蝶的卵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毛毛虫放在篓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师:蝴蝶是由什么变的,怎么样变的?
3、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变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蝴蝶蜕变的过程,好吗?
科学课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