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质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育内容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将教学反思写好,才可以让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得到记录,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质6篇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1

一、“我的发现”:

感知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认读9个生字。 导入采用了同学之间比高矮,通过学生自己发现,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反义词的特点。相对来说,基本上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通过自主认读几组反义词,发现反义词的特点,并认识9个生字,两两合作认读,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识记生字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认读,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生字记忆的更加深刻。但是,学生对于生字的识记方法还不能掌握,对部分后进生关注不够,教师缺少了一定的示范,可把课堂多多交给学生,采用学生教读来提高学生能力,对于生字缺少了一定的书写来加强记忆。

学习反义词过程中,采用了“师生对,生生对”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拓展,让学生积累词汇。但是,给学生自己发散思维,自由拓展的机会少了。

二、“日积月累”:感知近义词,并能准确的运用。

读读说说:仿照例句说句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儿歌《我爱祖国》,扩大阅读量,积累语??

采用了“找朋友”的方式选择相近的词,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义词的特点,通过拓展,进一步感知,理解词语意思,从而学会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但是这里,近义词的`连接词用错了,因为意思是相近的,就不能再用“对”来连接,并且缺少了板书。

仿照例句说句子时,过渡语不够自然,导致教学流程不通顺,在拓展写句子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生口语表达和展示的不够,教师语言在这块显得有点啰嗦,占用了一部分的时间,导致朗读儿歌部分,出现了时间不够的现象。儿歌的朗读形式单一化了,也没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师语言要再简练一些,过渡语要连贯通顺一些;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嘴,夯实写字,口语表达等基本功。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3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物。

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布置了学生先在家里好好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要说的内容,准备第二天上课时好和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课时,我满怀信心的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景物。说完我叫学生翻开书,了解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先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我就依次对每个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小组交际的情况。我在每个小组里听了一下,发现学生介绍的家乡的景物非常有限,好多学生几乎是简单的几句话就算是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了。

在每个小组说完后,我又听了听小组代表的交流内容,发现他们所介绍的家乡景物不仅非常普通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特点。在学生都说完后,我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也指出了他们这次口语交际的不足,那就是他们口中的家乡景物特点不明显,而且没有值得让人留念的地方。

然后我又向学生列举了我们周围的许多风景,并告诉学生这些景物代表了家乡的特点,值得向他人介绍。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家乡有这么多好的风景,大家不好好的介绍呢?说完后,就有学生地我说:“周老师,您刚才说的这些景物,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也没有去过,根本不知道怎么说?”听了学生的'这番话,我停了一会问他们,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休息时就不带你们出去走走看看吗?有学生说:“爸爸妈妈从来就不带我们去玩,有时我们要他们带我们出去玩,他们就说忙,要不就是不去。”我问学生:“你们想去玩吗?喜欢看风景吗?”学生都说想去,也喜欢看风景。

下课后,我在想,记得我在教学生学习《黄山奇石》和《爬天都峰》时,我象导游一样向学生介绍了我旅游时看到的黄山奇石和我爬天都峰时的感受,学生听得非常入迷,而且他们在我的介绍下受到启发,学习起来很感兴趣,课上完后我要他们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时,他们说得非常清楚有序。那是因为他们把课文内容理解深深得记在了脑海,所以有话可说。

而这节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看过家乡的这些景物,要他们拿什么来说呢?这不是闭门造车吗?同时我也在想,我们的家长是不是应该多抽一点时间带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一下家乡的风土人情呢?那样,我们的孩子对家乡的了解会多一点,孩子的视野也会开阔些,他们描绘家乡的语言就会更丰富。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4

围绕主题“认准目标、执着追求”,《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研发小组的团队确定了本园地的学习要突显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与能力的提升上,确立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理解、运用引号的不同作用。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运用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3、诱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联系生活明白成语的含义。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号、积累成语、理解道理的自学、阅读能力。情感目标为1、通过本园地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启迪学生从小养成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教学中我们发挥园地特点,教师自身优势优化园地课堂教学,呈现了生动活泼的园地教学,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一、以主题教学为导向,突破了教学难点。本课教学,我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为主导,贯穿整个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理解“引号”在句中的作用,从而体会引号对表情达意起到的作用。例如: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学习这句时,引导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感悟到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师:说明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聋哑青年呢?生:专心致志画鱼的青年。生:这是一位执着追求艺术的聋哑青年。又如成语的积累和成语的故事都是突显人物精神品质的词汇和故事,教师辅之以恰当的引导,学生则从中受到了“从小要树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理想,前程远大的道理。整节课主题鲜明,难点突破。

二、以学习伙伴为主线,突显了合作交流。人教版教材巧妙地安排了小林和小东两个学习伙伴与学生心灵对话,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我以学习伙伴为主线引导学生跟随小东、小林一起发现“引号”的作用,发现成语的规律,发现成语故事的学习方法,交流本节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

三、以教师优势设亮点,优化了教学流程。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和简笔画基本功优势,以生动的语言边讲边板画故事情境,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概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拓展延伸为链接,构建了开放课堂。教者立足文本的同时,注重挖掘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引入标点符号儿歌的复习,帮助学生重温标点知识,引入新手知识;继而是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写精神、意志品质的成语,拓展了文本内容;其次是插入了《庄子?逍遥游》的古文,有机地补充了文本,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兴趣;最后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成语故事。这样适度的拓展,构建了开放的课堂,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五、以感受——理解——运用为模式,强化了“双基”教学。语文园地是“双基”训练的主要阵地,每个版块的教学我依照“感受——理解——运用”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确有实效。例如成语的日积月累,我先是让学生读中正音,感知成语;然后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成语的规律,带着表情感情地读成语,帮助学生大致了解四组成语的意思;紧接着让学生练习背诵,积累成语;左后是学以致用,运用成语填空练习。这样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大纲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整节课的教学主题鲜明,知识点落实到位,时间安排合理。本人也在精品课单元研磨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就本节语文园地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遗憾,明白了自身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教师要学会等待,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读自悟与合作学习。这是我性子急的弊端,课堂上,当学生没能快速讲出“引号”作用时,我就有“替答”的现象,“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成语故事的学习中,我应当在讲故事板画完毕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再个别回答,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说说、议议,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了。

二是缺少学生动手动笔的机会。本节课,有进行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但真正让学生动笔写写的机会却没有,我感到很遗憾。如果在引号、成语积累的运用环节里,我把练习以书面呈现,并让学生动笔填写,这样是否就让学生真正地切身体验到引号,成语的运用的妙用了?在学习了成语故事《鹏程万里》后,我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插图上,大鹏鸟的旁边写写自身的感受呢?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能正确书写结构易错、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

2、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例文,能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教学重难点]

1、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3、背诵古诗,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所”字,请学生说一说去过哪些带有“所”字的地方。

2、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3、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场所是干什么的。

4、出示生字“馆”,认读“馆”,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带有“馆”字的地方。

5、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场馆是干什么的。

6、同桌互相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圈出要学习的生字。

7、课件出示生字:博、馆、览、育、研、究、哨、诊。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8、去掉词语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9、小游戏:我说你指。(出示带有这些场所的模拟地图,一个同学说要去的场所,另一个同学指出相应的地点。)

10、小结:看来,生活就是我们识字的好场所。只要我们用心想、用心记,就一定会有发现、有收获。

二、字词句运用

(一)我会写

1、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说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

2、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

指导:“荡”是上下结构,“满”“敬”是左右结构。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3、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书写姿势。

(二)猜词意

1、出示: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指名读。(配图)

(1)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可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到的?(根据语境,“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应该与“安静”相对,所以是喧哗吵闹的意思。)

2、出示另外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3、讨论结束后,指名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暗示”: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2、填一填。

(1)“迎”是结构,“辶”里面是,不要多写一点哟。

(2)“荡”是结构,“敬”是结构。

三、写话

1、播放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及风、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图片。

师:大自然是一首优美的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大自然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用心感受大自然,比一比谁最会向大自然提出问题。

2、课件示范,启发思考。

(1)过渡:有一个小朋友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想要问的问题吧!

(2)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由读一读,圈出句子中的“为什么、哪儿、谁、怎么”等疑问词。

(3)指名说一说这个小朋友都提了哪些问题,有没有你感兴趣的问题。

(4)过渡:这个小朋友提了好多他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是关于植物方面的,有的是关于动物方面的,还有他比较感兴趣的一些自然现象。

3、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着很多“问号”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吧!尝试用上刚刚圈出的疑问词。

4、指名交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指导写话。

(1)如何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呢?大家看看书上的示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讲解写话要点。(要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一个问题的末尾应该用问号,一个问题是一行。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6、出示问题卡,指导学生在问题卡上写话。

问题卡

蚊子冬天到哪儿去了呢?

金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

鸟儿为什么要唱歌呢?

是谁给彩虹穿上漂亮的外衣?

7、带着自己的问题卡,向小伙伴请教,问问小伙伴知不知道答案。

8、小结: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孩子,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精彩的“问号”。4、根据所学内容,做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问题卡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导入:在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经过小组讨论,精心制订了《图书借阅公约》,完善了我们的图书角。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成果。

2、小组推选图书角小顾问。

3、小组交流,明确交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管理班级图书角,展示图书角建立后自己的阅读收获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自己是如何借阅图书的,阅读了哪些书,自己有什么收获。

4、全班成果展示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大家一起背一背。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板书课题:悯农)

2、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3、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配相关视频、背景说明)(让学生自己练习,说出诗句意思,教师及时帮助指导)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秋天丰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积累的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爱阅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有多大?今天,我们的小伙伴川川去爬山时就见到了一本最大的“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标出自然段序号。(一共有13个自然段)

3、教师:岩石上有哪些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4、交流:文中写了岩石“书”的哪些内容?岩石这本书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作用?请你默读短文,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集中在第10、12自然段)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5、出示“刨根问底”。教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精神。)

6、教师:原来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书”啊!读了这本书,就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了。你们想去找宝藏吗?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短文吧!(学生自由读短文)

四、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掘。只要我们能像川川一样有“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时常问“为什么”,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宝藏。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主要是对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作总结归纳。强调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本节课的一个要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我创设情境,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写话练习我主要是采用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让学生学会多问为什么,并能自己通过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对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篇6

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是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活动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如何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课堂实效必需解决的问题。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通常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其中“日积月累”又分为像“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几个内容互无相关的部分,他们与“我的发现”也没一定的关联。在园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学内容平铺直述,课堂难有高潮,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课堂气氛低沉。如何突破园地在内容设置上的局限性,巧设情境,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了以往的园地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园地六的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

园地的各个环节是分散教设置的,它们之间缺乏联系,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没有一个中心,于是我们希望通过设置一个故事,将这个看似无关的几个部分联系起来,赋予它们整体性,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用什么故事能更好的贯穿园地的内容呢?当下正是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的时候,全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世博,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二年级与世博的联系,当然就从世博的吉祥物——“海宝”开始了。

果然,在课堂中,孩子们一看到海宝可爱的模样,都乐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如何将故事展开,让这种氛围持续下去呢?我们将园地的几个部分变换成几个关卡,让孩子们通过闯关的形式来赢取海宝的“礼物”。这样一来,学习就变得富有挑战色彩,这正好符合孩子们争强好胜的特点,冲着对海宝带来的神秘礼物的好奇心,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每通过一关,都会兴奋的“yeah!”起来,这与以往园地教学的沉闷情形迥然不同。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礼物时,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

表面上这只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小转变,由以往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要牵着孩子的鼻子逼着他们学,到如今孩子们觉得学习很有挑战性,有主动学习的欲求,这种需求的转变实质上是学习性质的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求一旦产生,学生学习的效率定然倍增,课堂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教材是死的,如何活用教材,考的正是教师的智慧。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质6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研总结6篇

三年级语文鹅教案通用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述职报告6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期末工作总结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述职报告6篇

喜欢你教学反思6篇

大南瓜教学反思6篇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6篇

大狮子教学反思最新6篇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