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记录我们读书或实践后的真实感受,有趣的活动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收获,赶紧写份心得吧,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篇1
11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阜康市一小组织的“卓越父母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说实在的,孩子到了四年级我愈发觉得对孩子教育有些力不从心,出于这个原因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听这次讲座,没想到这次讲座对我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迷途遇向导。
专家的讲座精彩极了。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而让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做一些体验游戏,时而播放一些现实生活版的有关家庭教育不当而发生悲剧的影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直接渗透人心,催人泪下,我被深深的吸引了。两个小时的讲座,感觉瞬间而过,使人意犹未尽。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夙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盲目的搬出老一辈教育自己的方法粗暴的用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身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得其反。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竭尽全力的,但听了今天的讲座我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孩子,而且已经很久了。拿我来说,专家每一个讲题都会戳中我的痛点,比如父母要尊重孩子,要放下姿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诉说。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有什么事儿才会第一时间给父母说,寻求帮助。反之,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会有隔阂,孩子遇到什么事儿也不会告诉父母甚至会刻意瞒着父母,往往自己处理不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可作为母亲我一直把他当小孩看,很少正儿八经听孩子的心声,经常对孩子的话敷衍了事,只要求孩子必须重视和绝对服从我的“旨意”。现在想想,作为母亲我竟然就这么理所当然的剥夺了孩子享有尊重和平等的权利,更要命的是我一直认为这是对他的爱,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孩子请尊重孩子”。
还有,当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时行为矫正的最好方法是关注好的行为忽视不好的行为,不要故意放大孩子的缺点,要肯定和放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变的自信,否则孩子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当我听到这里时感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简直是个反例,每当孩子做作业慢的时候我总会絮絮叨叨训斥半天,并且说一些打击孩子自信的话,比如会故意夸大其他同学写作业多快多快,而故意放大孩子的慢动作,“你就会磨蹭,你就是慢,慢,慢。。。”除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没有一点正确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除了受得委屈以外依然茫然无助,结果几年下来也没见孩子写作业速度提高,反而完成作业的时间更长了。不得当的教育不但不能有好的收获,反而会推波助澜使孩子从心里认同了自己的这一“缺点”,久而久之孩子会把这种“缺点”当成自己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手中一块待雕琢的玉,玉雕的优劣皆出自父母的手艺。只有父母手艺精湛才能雕出美轮美奂的稀世珍宝。
再比如,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对事不对人进行教育,更不要粗暴的打骂孩子。老说孩子怎么怎么不好会使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天生不优秀,没有别的孩子好,从此失去上进心。打骂只能导致孩子今后更加叛逆。这一点我自叹也做的不尽如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他笨啊,没出息啊之类伤害孩子自尊的话。总之,这次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打铁还得自身硬。想教育好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首先家长自己得学习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否则我们所谓的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反例,不但起不了好的作用,反而会南辕北辙。
记得曾经有老师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尤其是孩子的学习让我们头痛不已。从专家讲座中让我深深感到,作为母亲,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教育孩子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母亲更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孩子心灵的小径上,和孩子一起承担错误,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正确引导孩子改正错误,从而使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
通过这次聆听学习,虽然不能说我已经掌握了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最起码使我认识到自己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中存在的有些错误的方法,使我从思想上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相信,在我今后的努力中自己和孩子会一步步前进。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篇2
xx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李淑章教授到我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讲座,报告的主题是《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攻坚与守护》,李淑章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诠释“何谓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何谓教师”等问题,听了之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讲座中,李淑章教授引用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思考,具体、精要地论述了《教师的品格修养及其专业之攻坚与守护》这两部分内容。针对教师的品格、职责、基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师德、知识与方法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全面诠释了“如何履行教师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通过学习,让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其次,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成为一名21世纪高素质的人民教师。
从李教授的讲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篇3
长久以来,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作为培训机构的老师,不论从目前的工作上还是以后的家庭方面考虑,了解家庭教育的方面的知识都是很有必要的。上周,听了钱老师和陈老师的讲座后,让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聆听讲座,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每周在校的五天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几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1、言传身教法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教育孩子,这种效果明显不会有效。你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己却惬意地看着烂俗的电视剧,玩着网游,这让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则,比千言万语都更管用。
2、学会赏识教育
都说孩子还是自己的好。所以说,从内心赏识自己的孩子,应该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只是,家长要做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得当,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的不如意就苛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而迁怒孩子。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孩子的诚实、善良、守信,这些都是很多大人所不具备的。能一口气说出孩子10条以上优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3、学会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易。其次,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家长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就很难和孩子交知心朋友,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沟通。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再者要有耐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
总之,感谢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了这次培训,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篇4
近期涌泉小学为家长准备了一间非常有意义的教育课,听了卓越父母课堂讲师朱女士的课,受益匪浅。
朱老师讲的教育七把刀:唠叨、比较、忽略、怀疑、讽刺、溺爱。的确讲到了我的这些家长的心坎上。对比一下,本人作为父母,不知不觉我们也常带着几把刀,今天孩子的言行举止都是平时我们亲手刀削出来的成果。
本人是八十三班田家兴的妈妈。首先是第一把刀捞刀,我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件很小的事,有时反反复复讲几遍。自己不觉得,直至当田佳欣出现不耐烦了,甚至要用双手捂耳朵时,我还没有察觉。到头来我还指责他不尊重父母。升级到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最终如朱老师所说,我砍去了自己孩子的耐心和阳光。给孩子带来了未来的烦躁,田家兴曾经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句子。“妈妈开始唠叨了,就像大话西游里唐僧“像只苍蝇在孙悟空耳朵边无休止的嗡嗡。”现在回想起来田家兴是多么无助,多么的不开心啊。本来是一件小事,想帮助孩子快乐成长,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升级到打骂,又变成了另外一把刀。
通过朱老师的课,我们家长看清了自己,同时反省自己,更学会如何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好坏与否64%来源于家庭的教育及家长的沟通方式,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把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却不是我们想看到、想去做的。有了孩子,我们光荣地成为了家长。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不知道通过学校此次活动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家长。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篇5
第一次主要讲的是幼儿的生活习惯问题,主要是吃饭问题。主题:不是给小孩吃到什么东西,而是怎么吃。大多数在2—3岁的小孩家长都有体会,每到吃饭,两手一摊,都喂惯了,有时还要追着屁股后面喂。其实这个是很不好的做法。那么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让他自己吃,这个时候的小孩应该可以自己吃东西了,当然还是需要大人的帮助。这样的优点其实有很多,一是更利于消化,更利于营养的吸收。由于小孩子自己吃饭,就无暇去干别的事。我家的那个边吃边玩,要么就是边看电视边吃。二是自己吃饭会更香,有利于身体发展。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手眼协调,手指灵活能力,开发大脑,为将来的思维、书写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们现在每给小孩喂一次,他就丧失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丧失一次发展智力的机会,以后就是这样——老师做出两手断的姿势。这个动作给我的触动相当大。我们当前顾虑的是孩子自己吃一定会吃不饱;还有就是当下天气气温比较低,孩子自己吃会很慢,吃凉饭容易生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自己吃会弄的一塌糊涂,收拾其他比较麻烦。通过对比,我仍然认为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更能打击我。第一点我说服自己,孩子不想吃,他一定不饿。第二点可以给他先盛少点,等他吃的差不多了,再添饭。第三点当下的麻烦跟小孩的智力发展根本不算什么,而且现在是短期的麻烦,以后是长久的轻松。还有洗手、上厕所、睡觉、穿衣服、穿鞋这些都需要小孩独立完成。
第二次主要讲的是幼儿的数学方面、语言方面的培养。对于数学的教育,着重的介绍数的观念、质和量的关系,从具体到抽象,这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简单的1+1=2这样的死记硬背的公式或等式。老师展示了很多的教具,一个珠子代表1,10个珠子穿在一起成为一串代表10,10个一串排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代表100,10个正方形排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体代表1000……所有的教具都是这么具体,这么有说服力,而且给人极大地震撼。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老师信誓旦旦的说:你们家长不要教数学,在我们这里学足够了。
第三次主要讲的是感官教育的培养。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会被人忽略。小孩是通过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这些感官进行学习的,在3—6岁这段时间,培养这些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综合素质很强的人,他的感官是非常敏锐的。人的能力的大小,就是这些能力的叠加。
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质:
1、是独立化、简单化;
2、系统性的、渐进性的;
3、有关联。
教育专家的讲座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