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交流的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相互的支持与理解,在教案中,建议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促进讨论,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端午粽教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粽教学教案篇1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
教室
五、活动准备:
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
(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六、反思与拓展
这次活动、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展示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端午粽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端午粽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并进一步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预防等方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安全知识。让我们更加懂得保护自己。
二、学习安全知识
1、交通安全知识: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假期一到,街上,马路上就会有很多车辆,小朋友要记住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不在马路上玩耍……
2、消防安全知识:小朋友要做到不玩火,万一家里起火了,要拨打119电话。要懂得着火了逃离火灾现场的正确方法,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等。
3、饮食卫生知识:放假了,小朋友要记住不能爆饮爆食,不乱吃东西,要尽量吃干净、新鲜的食物。
4、煤气中毒安全知识:不能乱动家里的煤气开关,万一在家里闻到有煤气的味道,要迅速打开门窗,然后离开;想办法告诉大人。
5、防烫伤安全知识:不乱动家里的电器,和乱玩火。
6、防侵害安全知识:外出时如果遇到坏人,可以大喊或打110报警。如果你感觉那个人要伤害你了,你要赶紧逃生,跑走。
7、防突发事故安全:小朋友平时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遇到坏人要伤害你了,你自己先跑走,不是不勇敢;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万一公交车里失火了,可以砸碎玻璃,家里发生危险时,你要逃生,如果家里的什么家具挡住了你的路可以砸碎家具逃生,不是淘气。
一定要记住遇到危险时一定要首先想办法救自己,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平时要多多去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希望小朋友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寒
活动反思:本活动主要让幼儿能熟悉交通、消防、疾病预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并懂得保护自己;通过本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随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
端午粽教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出版社第一册《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活动四的内容。本节共2课时。
教材在介绍完画图软件的操作后,没有综合性的案例,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深入分析并吃透指导纲要后,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对教材进行了建设,设计了了这个综合性教学案例。
通过“端午之争”的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搜集资料,使用画图软件设计端午节标志符号。这不仅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种提升。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网络的使用和画图软件的使用。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还停留于某个软件的使用。本案例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对学生是种考验。
初中学生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上课时不喜欢老师过多讲授,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将思考和操作的时间充分留给了学生。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网络查询资料的方法。(文字、图片、歌曲的下载与保存)
2、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熟悉端午节常见的庆祝活动、食品和纪念物。
3、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并能创造性地设计出端午节标志符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查询,熟悉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2、让学生能透过课程活动的设计,进而认识我国特有民俗文化。
3、透过端午节标志符号的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视觉艺术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2、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愿望。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利用网络搜索端午节由来的相关资料。
2、归纳总结出端午节的事物,并以此为原型,设计出独特的端午节标志性符号。
3、运用所掌握的画图软件使用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出端午节标志符号。
?难点】
1、归纳总结出端午节的事物,并以此为原型,设计出独特的端午节标志性符号。
2、运用所掌握的画图软件使用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出端午节标志符号。
端午粽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习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_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
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端午粽教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