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设置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通过撰写教案,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牛郎织女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老牛(眉开眼笑)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2
一、内容介绍
1、《牛郎织女》
(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情节。通过这段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丰衣足食,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老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抨击了王母娘娘代表专制、残酷的封建统治。
(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选入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接《牛郎织女》
二、设计观念
2、公开课教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指导学生改写剧本,促使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再通过学生参与演这个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3、本课设计力争打破民间传说的"情节分析加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去体现发明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公开课教案(编写剧本)
(一)结合范例,学习写法
1、读过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几个情节?
2、这个故事你想怎样改写成剧本,谈谈看法。
3、下面是老师事先改写的《牛郎织女》
(二)中第一段"吃苦耐劳,幸福美满"的剧本,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说说看。可以小组讨论。(教师将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发给每一个学生)
4、小组代表汇报编写剧本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结合剧本范例,课件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去指导)
(三)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刚才研究所得,小组自选情节,展开合理丰富的想像,分工编写剧本。
教师相机提要求:同学们是否可以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你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大胆,合理的创新。
如:"七七相会",我们都知道是喜鹊们架上七彩桥,帮牛郎织女相见,你们是否可以给喜鹊们也加上些动作、语言……
2、编好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
3、根据剧本情形,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课外任务:
(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
(2)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
(3)设计准备道具。
(4)课后排练,准备扮演。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
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4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说:“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老牛没说完就死了。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叫“妈妈”。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生总结:
?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
2.出示“神话定义”。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二)》。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二)》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本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牛郎与织女之间爱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为线索,讲述了他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几个故事情节。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章大意能较好地理解,但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民间故事”的特色还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活动引导来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
3.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会认写文章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提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知道牛郎织女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是结局,大家知道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新课《牛郎织女(二)》来一探究竟吧!从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我将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圈出文中不会的生字词,如“偎、衰”等生字。在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定学生“概述牛郎和织女结婚后面发生的故事”。进而明确本文的故事情节为:牛郎和织女生下一对儿女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发现后阻止他们的爱情,牛郎与织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读的进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概括“牛郎织女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学生将根据原文给予相应回答,我将给予肯定性评价。进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明确一共发生了“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四件事情。
其次,接着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并结合语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由于这个问题较简单,学生不难找到答案,从而明确:王母娘娘是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学生找出文中语句如“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点是自私、狠毒,并进行板书。
最后我会请学生分组朗读,并提出问题“找出牛郎织女面对凶恶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说明牛郎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不难从原文中找到故事情节如“牛郎披着老牛的牛皮飞上天追织女”“织女即使受到了很严厉的惩罚,还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说明牛郎织女都为爱勇敢执着,也说明他们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为了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请学生观看“牛郎织女”视频,再找学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谈谈对“民间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们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对“民间故事”将会有更深的体会。进而明确:“牛郎织女”讲述的爱情故事贴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说话,王母娘娘法力无边,说明“民间故事”想象奇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再进行相应板书。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将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将布置这样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课的重点。
牛郎织女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发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①师生讨论。
②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①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②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肃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①王母娘娘更是气得……
②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③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①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②闯人家里,抓走织女
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断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节,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①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牛郎织女二教案6篇相关文章:
★ 二单元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