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能够看出教师的备课过程的,通过写教案让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1小班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1小班教案篇1
设计背景
每次幼儿一起玩玩具时,总是把很多玩具揽到自己面前,怕别的小朋友抢,嘴里还不断说:“我只有一个了,不得要我的。”他们还不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能给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
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 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小椅子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教师分发头饰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又通过猴妈妈带小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小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认识1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
1. 苹果、香蕉、橘子、雪梨以及纸箱。
2. 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 ppt课件
4. 事先让家长带孩子感受苹果、梨、香蕉、橘子这四种水果的 外形特征,软硬程度。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水果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好,那今天老师就用魔术给你们变出喜欢的水果来,好不好?
分别变出苹果、橘子、香蕉、梨,让幼儿说出他们的颜色、形状,并让幼儿触摸四种水果的软硬
小朋友都很棒额,都认识这几个水果宝宝,那老师现在请做的最棒的小朋友来摸一摸他们,感觉一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游戏:摸水果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苹果、香蕉、橘子还有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宝宝刚才跟我说,他们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呀?现在水果宝宝都已经藏到了我的魔法箱里,现在谁来把他捉出来呢?
三、尝一尝
让幼儿尝试水果。
小朋友很棒额,把水果宝宝都找出来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这四种好吃的水果,请小朋友们来尝一尝,不过尝好了还要过来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四、扩展延伸。
除了这四种水果宝宝你还吃过那些水果?教师用水果图片提示幼儿回答。
小结:
有的水果是甜的有的水果是酸的,水果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但都有营养,多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水果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壮。好不好?那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的水果是我们小朋友还没有吃过的,回去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认一认,尝一尝,好吗?
认识1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认识数字5,能点数5的数量。
2、学习一对一的点数5以内的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张挂图(草地`小河)鸡妈妈,鸡宝宝,蝴蝶,青蛙,鱼吐泡泡,刺猬图片,数卡1-5。
2、鸡妈妈,鸡宝宝,蝴蝶,青蛙,鱼吐泡泡,刺猬(大张的)。
3、练习,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数字5,初步感知5的数量
师:1: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今天(出示图片鸡妈妈)鸡妈妈特别高兴,因为她生(出示图片蛋宝宝)蛋宝宝了,请小朋友帮鸡妈妈数一数,她生了几个蛋宝宝?那我们用数字几表示?(数卡5)5像什么?5个鸡蛋就用数字5表示,请小朋友跟老师学说3遍,5个鸡蛋。
2:鸡妈妈每天非常辛苦地在鸡窝里孵蛋,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蛋宝宝有动静了,蛋壳破了,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操作蛋壳),请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鸡?(数卡5)5只小鸡也可以用数字5表示,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了,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我们的左手可以表示5,我们的右手也可以表示,请小朋友伸出那么的左手,我们来数一数,在伸出你们的右手,我们再数一数。
二、通过挂图,小鸡去捉虫,点数5以内的数
师:1:鸡妈妈可高兴啦!她带着鸡宝宝去捉虫,她们来到草地上,看到了谁?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在跳舞,小朋友数一数,蝴蝶有几只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再全体幼儿数)5只蝴蝶,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5只蝴蝶也可以用数字5表示(出示数卡5),蝴蝶这么开心,我们也加入她们,一起来学蝴蝶飞,飞5下。
2:鸡妈妈带着小鸡来到了小河边,看到河里的小鱼在游来游去玩游戏,吹泡泡,有几条鱼呢?(个别幼儿回答,再全体数)那我们用数字几表示?2条鱼我们就用数字2表示(出示数卡2)他们吹了几个泡泡?(个别幼儿回来,再全体数)那我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我们也来加入小鱼的游戏,我们游2次,吹4个泡泡。小朋友你们看,小河里除了有小鱼,还有谁呢?小青蛙有几只?(个别幼儿回答,再全体数)3只青蛙我们就用数字几表示?小青蛙在唱歌,唱得真好听,我们也来唱一唱,边唱边跳3次。
3:她们又继续往前走,走呀走,遇到了谁?有几只小刺猬?(全体回答)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1)小刺猬告诉鸡妈妈和鸡宝宝,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他要去收获水果了,太阳快下山了,鸡妈妈也要带着几7宝宝去多收获些虫子了,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我们一起喊5声加油!
三: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
师: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老师是鸡妈妈,小朋友是鸡宝宝
2: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捉虫咯!
3:宝宝们,我们来到了草地,你们看,那是谁啊?我们向蝴蝶问好:“蝴蝶,你们好!”宝宝们,有几只蝴蝶呀?小手比给妈妈看,我们可以用左手,也可以用右手比,我们跟蝴蝶一起飞,飞5下哦,宝宝,我们要继续走咯,跟蝴蝶说再见!
4:宝宝们,我们现在来到小河边了,河里有谁呀?我们想他们问好:“小鱼,你们好!”宝宝,小鱼有几条呀?小手比给妈妈看,(我们可以这样比,也可以这样比),小鱼在干什么?吹了几个泡泡?也比给妈妈看,(这样比,这样比)我们跟小鱼游,跟小鱼一起吹泡泡,游2次,吹4个泡泡。宝宝们,你们看,河里还有谁?我们向小青蛙问好:“小青蛙,你们好!”小青蛙有几只?比给妈妈看,(这样比,这样比)小青蛙唱的歌真好听,我们也来加入他们,边跳边唱3下,宝宝,我们不要打扰小鱼和小青蛙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
5:咦,宝宝们,前面那是谁呀?有几只呀?我们向小刺猬问好:“小刺猬,你好!”“小刺猬,你要去哪里啊?”小刺猬告诉妈妈,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他要去收获水果了,我们不要耽误他,我们跟他说再见吧!
6:太阳快下山了,宝宝们,我们赶紧捉虫吃吧!(小鸡捉虫)宝宝们,吃饱了吗?来拍拍肚子告诉妈妈,来拍自己肚子5下。吃饱了,我们回家休息吧!
四:完成练习
师:1:天亮了,宝宝们,起床咯!
2:昨天,妈妈带宝宝出去捉虫子,有的宝宝捉了一只,有的宝宝捉了2只,现在,妈妈要请宝宝来帮妈妈完成作业了。
3:教师示范讲解练习做法(连线题),幼儿完成练习
五:结束
认识1小班教案篇4
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幼儿对水果很喜欢,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吧!通过本教案引导幼儿对不同水果的功效加以了解,培养幼儿爱吃水果的生活好习惯。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
自制的水果图书,油画棒。
活动过程:
复习歌曲《苹果》
一。出示水果图书,引起幼儿制作水果图书的欲望。
老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展示制作好的水果图书)
二。认识水果,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提问:
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动手操作,绘画水果图书。
1、启发幼儿从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来发现他们的不同特点。
2、鼓励幼儿动手绘画水果观察比较交流结果。
3、小结统计结果四。欣赏水果图书,总结评价。
与幼儿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图书,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你发现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认识1小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五官,并启发他们学习保护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幼儿经常用手抠鼻孔、揉眼睛,把脏手或脏东西以及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放到嘴里,是极不安全,也极不卫生的,所以组织此次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的用途及保护五官的重要性;
2.能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
3.体验操作带来的快乐;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
活动难点:了解它们在头上的位置和用途。
活动准备
1、ppt;
2、娃娃脸每人一张、固体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利用女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一)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二)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并念儿歌(ppt图三)
鼻子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上面是眉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二、游戏:找一找
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
1.集体:老师说,幼儿找
2.老师说,两位幼儿示范
3.教师说,两两小朋友找。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两个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的用途。
(一)通过看视频来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播放视频)
师小结:我们五官很重要,我们要爱护他们。
1.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不能用手勾鼻子。
4.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锐(刀子,剪子等)的东西,以免刺伤眼睛。
四、贴五官。
(一)出示缺少五官的面部图画。
(二)请孩子在图上粘贴好五官。
结束:我们都知道了五官的位置,回到家和我爸爸妈妈一起玩找五官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这节课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五官的用途及保护五官的重要性,能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一开始,我用缺少五官的图片,提问幼儿小姐姐圆圆的脸上都少了些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我利用女孩头像,移动五官让幼儿说出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的名称,数量及位置,再用一首儿歌巩固幼儿认识五官的位置,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本环节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环节是手指游戏《找五官》,分三个方式进行,集体玩,两个幼儿示范玩,找自己好朋友玩,幼儿用手指指,我说,孩子的手指快速地在脸上指出五官,在好朋友脸上指出五官时,部分幼儿没有反应过来,还在自己脸上指,但孩子们还是玩的很开心。第三个环节是通过视频来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最后由我总结:它们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并告诉幼儿如何保护五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幼儿已对自己的五官比较熟悉了,最后我还设计了贴五官的区域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五官的图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巩固五官的正确位置。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注意的习惯,比如引导语过于生硬,对问题的表达不够清晰到位,导致幼儿不理解我的意图
认识1小班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