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思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教案中应设定反思环节,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逛超市幼儿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活动反思: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了解基本的购物文明礼仪,学做文明小顾客。
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参与文明宣传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超市里的不文明行为”组图;“商店”组图。
材料准备: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超市里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幼儿了解不文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不文明的.购物行为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比如不规范使用拉篮、购物车,破坏公物,导致他人无法继续使用;随意乱放商品,导致别人找不到想要购买的商品;将商品拆开、弄坏,影响超市销售;乱插队,影响秩序等。
组织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购物文明礼仪。
——怎样做一名文明的小顾客呢?
小结:正确使用购物车、购物篮,不坐或站在购物车篮内;选择商品时,不想要的商品,要放回原位;不拆开商品的包装,不挤压、破坏商品;结账时,要耐心排队,不争不抢、不插队;结账后尽快将商品装袋或装篮,不影响后面的顾客。
出示组图“超市”,引导幼儿创编文明标语,加深幼儿对购物文明礼仪的认知。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创编文明标语。
——如果你们是店员,要在这些地方挂上一句标语,你们会怎么说呢?
2.鼓励幼儿分享创编的标语。
——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分享你们创编的文明标语。
小结:我们可以说,“文明使用购物车”、“爱护商品”、“排好队伍来结账”等等。
提供卡纸及画笔,引导幼儿根据创编的标语设计文明宣传画。
——每个小组为自己的标语设计一幅文明购物宣传画吧!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教师可组织幼儿利用“文明购物宣传画”,到园内各班进行宣传。
家园共育
家长带幼儿到超市购物,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熟悉物品的分类,并尝试对同一类的物品进行分类。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记忆力和协商的能力。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骰子一个,上面标有红、绿两种颜色
2、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若干
3、纪录板和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为“超市”补充具体的.物品
玩法:教师投骰子,红点表示超市的经理,绿点表示由教师做经理。游戏中“经理”必须先说出自己超市里有四样商品,然后让其他幼儿补充送货。
规则:幼儿补充送来的“货”必须超市里的商品,而且所送的商品不能重复。
二、学习对熟悉物品进行分类
玩法:教师提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有编号),让幼儿做经理,每人拿好记录板和笔,根据自己所开的超市,各自挑选商品,并记下商品的编号,最后集体验货,看商品进的货是否正确。
规则:你选择自己开什么超市就选什么的商品。
三、初步尝试对同一类物品加以分类
玩法:两个幼儿为一组合开一个小超市,先要协商开什么超市,然后根据需要进货,选择“商品”(图片),最后将“商品”贴在“货架”上,形成一条商品购物街。
规则:两个经理还必须商量好,对所进的商品要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分别放入两个货架上。
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并在其中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此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超市的开张,到分类,我们引导幼儿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了解超市内工作项目,观察超市内工作人员服务过程,让孩子学会怎样购物。
材料准备:
事先与有关超市联系好,让超市里有关人员配合孩子购物;每个孩子准备十元钱。
活动设计:
1、交代参观任务:了解超市内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观察超市内物品的分类,怎样进行购物?超市内的工作人员有哪些?超市内有哪些工作项目?
2、在参观时不在超市内跑动,不随便拿超市里的东西;
3、带孩子步行至超市;
4、请孩子在超市内进行参观;
5、请一个工作人员向孩子简单介绍,并回答孩子的提问;
6、请孩子重点观察购物的总过程;
7、请孩子进行购物;
8、回来后交流、分享。
反思和建议:
今天是第一次带孩子们去参观超市,由于孩子们对超市是非常熟悉的,并且,超市中的各种美食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所以一听说要去参观超市,购买东西,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因为在活动之前就将要求交代得很清楚,所以孩子们在参观时就非常守秩序,能认真观察,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介绍,对购物的整个过程也观察得相当仔细。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超市的认识,了解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不同的工作分类,知道了超市内物品的分类和购物的过程,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回来后我们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孩子们讨论非常激烈,并互相分享了购买的食品。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6
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娃娃家、超市
活动目标:
1、热爱生活,喜欢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
2、能在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能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有过去超市的经验
2、物质准备:娃娃家与超市的各种玩具
指导要点:
1、提问导入
师:你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服务员看到客人来了,都做些什么?怎么做的?
顾客到了超市又是怎么买东西的`?收银员又是怎么接待顾客的?她该说些什么?
2、选择游戏内容
①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3、分配角色
请幼儿自主选择,并引导他们:
①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售货员,你们同意吗?”
②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售货员时可以这样协商:“我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妈妈时可以这样解决:“我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4、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发展游戏情节
①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娃娃生病的游戏”。
师:我好象听到娃娃在哭,她好象生病了?
生:是的呀,怎么办。
师:家里要买一些有营养的食物,煮给娃娃吃?
生:我是妈妈,我要去买菜了。
②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超市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师:
①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②你在游戏中缺少什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逛超市幼儿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2、通过水果逛超市,让幼儿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卡片、自制好的“钱”、水彩笔、图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师生互动、问好。
2、引入语:小朋友都有去过逛超市的经验把,那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说你们在逛超市时所遇见看见以及你们是怎么排队和付款的。
3、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导,让幼儿懂得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拆商品、付款时要排队,做一名文明的小顾客。
情景表演
1、“今天老师要开一个水果超市,要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当营业员和小顾客,好不好。”
把幼儿按人数分成3组,一组当营业员,其他2组当小顾客。
2、把水果卡片和“钱”按人数分给幼儿,开始进行,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角色说“请……”
“请用……”
二、结束活动
1、“小朋友们今天都买到自己喜欢的水果,那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喜欢的水果画下拉送给老师好不好。”
2、把水彩笔和图纸按人数分给幼儿自由绘画。
逛超市幼儿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