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的提前准备,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效地传授知识,以下是心得大全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连减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当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当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
分类: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p72连加连减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用具:贴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5+2=7+1=2+1=3+5=6+2=8+2=
4+4=8+1=7-2=5-3=9-7=2-2=8-5
3-2=10-3=7-2=6-1=5-2=1+3=
一、新知
(一)、1、出示玩具图(投影)
2、生观察说图意,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一共有几个玩具?你会列式吗?
4、指生汇报,列式。师板书:4+3+2=9
5、小组讨论,7这个算式怎么计算?
6、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师板书:4+2+32+4+33+4+2……
8、生说算式怎样计算?
9、运算顺序:先用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板书:连加计算
(二)、出示买鱼图(投影)
1、看图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式10-2-2
3、读算式
4、试着算一算,生尝试练习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10-3-2=5
6、哪位同学说说这是一道什么题?板书:连减
7、请同学们想想连加和连减题再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间休息放音乐做操。
二、练习
1、把复习题中每组相关的题合并成一道连加或连减题并计算(投影)
1+3+2=5+2+1=2+1+5=6+2+2=
4+4+1=7-2-3=9-7-2=8-5-2=
10-3-2=6-1-2=
3、先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列式计算。
10-3-()=()
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239
1
9
五、
说说你是怎样填出口里的数的。
今天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
连加、连减计算
4+3+2=910-3-2=5
77
3+4+2=9
2+3+4=9
2+4+3=9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日本群丛度过难关,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受灾的日本人吗?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智慧组:超市又到清帐的时候了,请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帮陈经理把这些帐单的结果算出来。
(幼儿工作,教师巡回检查,核对。评选出第三回合领先者,贴好红旗。)
四、交流小结,延伸生活,师幼道别
1、评选冠军,颁发奖品。
师:那么,哪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赢家呢?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今天的冠军家庭!好,现在开始发放奖品。
师:冠军只能评选出一个,没有得到冠军的家庭并不是很差,你们也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也来尝尝拿到冠军的滋味,好吗?
2、“超市大赢家”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好家庭收支记录,做个理财小管家哦!
教学反思: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5
一、初步体会,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来玩接龙游戏,好吗?
1、观察题目:你知道接龙的规则吗?
2+3 +1 +0 +2
10-1 -2 -3 -4
2、接龙游戏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师边讲述边示图。
⑵、讨论图意,指名说说。
⑶、尝试列出算式。
⑷、指名交流:怎么列式的?
4+2+1= 这个式子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怎么计算?
2、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说,让学生摆小棒:先摆3根小棒,再摆上3根,最后再摆2根。
现在一共有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全班交流。
3、揭示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的这个加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连加
4、教学例2——同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根据图意讨论交流。
尝试列出算式,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想想怎么计算?
8-3-1=
⑵、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2小题。
让学生摆摆,算一算。——看书时,帮助理解虚线框的意思。
⑵、揭示课题:连减
师生共同小结:连加连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看图列式——第2、3题
这两题中,主要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看懂图意。
并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来。
2、——分桃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看图,边理解,然后再填一填,列式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练习。展示优秀作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出题好吗?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互相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7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数学连减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媒体
“连加连减(二).swf”、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二、导入学习新课
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一)学习连加
1.演示,引出算式。
(1)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2)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2)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1)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2)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2)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1)说说“8-2-2”的含义。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1)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2)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数学连减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