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个人的写作态度摆正,写演讲稿的过程也是锻炼我们写作能力的好机会,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担当使命的演讲稿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勇担当》。
青春是一诗,充满着信心和力量!青春是一篇词,充满着希望和梦想!青春当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春当练就过硬本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春当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好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有人说,“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
平凡的岗位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方不平凡的舞台。他们没有震古烁今的业绩,没有可歌可泣的诗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誓言,有的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诠释着坚毅和执着。他们清正廉洁,胸怀理想,心存敬畏,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他们勇于担当,面对预算改革、绩效评价、转移支付、严控三公等新形势,他们不推不拖,敢抓敢管、勇于担当。他们忠诚敦厚,对党忠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他们爱岗敬业,核实每一笔收支,做好每一笔账目,搞好每一项预算,填好每一份报表,默默地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2
在观看第_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原来,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这么多的人在倾其一生做着一件事。
在郑晋鸣讲述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故事时,他在他的讲述快结束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世上的路被诗人写作山高水长,世上的人被追问想要怎样一生。有人说你大半辈子都在奔波,不值!听了王继才的故事,我想问大家,怎样的人生才值!”对啊,我们总是被问想要度过怎样的一生,也总是在心里自己问自己,我到底要做什么,才能值得我这一辈子?
看完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好几位记者讲述的故事之后,我仿佛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亦或是说,最起码多了些思考。
王继才他守了这座小岛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会把国旗升起来,在没有观众的岛上,自己完成这场神圣的仪式。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没有水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的日子。这令我惊讶不已。一定有很多人会问王继才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继才自己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他说:“别看这个岛小,又艰苦,只要我站在这里,我们国家的雄鸡版图就不缺胳膊不少腿;只要每天升起五星红旗,这个岛就有颜色;出海的渔民只要看到红旗,就回家了。”他心系国家和他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一生做这么一件事,值得。
不只是这一位英雄令我动容,记者张烁在讲述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的故事时,也令我泪目。钟扬教授令我钦佩,我从心里钦佩这一种人。哪种人呢?他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倾其所有,付出一生的心力。
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种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学请求做教授来带学生,学校里的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人愿意抛弃上海的,复旦大学里的生活来到这里做教授,于是钟扬就自己到复旦请求领导把他派过去。
是啊,任谁都很难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我以前总是怀疑是不是说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真的“无私”?真的不要名和利,甚至不管自己的健康和安危,也愿意为这个国家和人类来“奉献”?直至知道了钟扬的故事,我知道,他绝对配得上称为是一位“无私奉献”的英雄。
那么,钟扬这一生值得吗?若是没有记者把它的故事讲述出来,可能知道他的故事的人真的没有那么多。但就和王继才一样,他们倾尽一生,做了一件事。
所谓英雄,无非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做了一辈子,做到了极致。
最后,我由衷的钦佩讲述这些故事的记者。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然后讲述给了我们听,我们又会将自己听到的这些故事告诉其他人,如此一一相传下去,这个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温暖可爱。如果说讲故事是记者的本分,那么讲好故事就是记者的本事。所以,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啊~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谢谢大家!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4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有烦恼,悲伤,成长是一次新的蜕变,但是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在成长中我们经历着许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这都是精彩的,同时也是必然的,人生不管是怎样的劳苦,都要有自己的那份担当,成长看的是担当的责任有多大,不是在于一个人的年龄,一个有担当的人,才有赢得别人信赖的权力。
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学生,虽还不能为社会建设做出什么贡献,但是我们担负着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为班级争荣誉的责任,然而为了担当起这些责任,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感,做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人,而担当就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也同样需要重视责任与担当的意识的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积少成多。
在学校,一个学生的言行就反映着一个班级的道德水平,一个学生的优秀在别人的眼中是这个班级的成功,而一个学生的糟糕别人就会说这个班都很糟糕。我们以前总是觉得个人形象与班级并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才理解班级的形象与个人有着密切联系,班级的光荣是基于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的努力学习是为班级争光,也是让老师少操一份心,所以维护班级荣誉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在社会上也许我们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是这一份子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力可是极大的,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要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小时候总是随心所欲,觉得有父母在就什么都不惧,那时候我们是父母的担当和责任,可是时间在走,我们也在成长,少的是一点娇纵,多的是一份责任。对父母的理解,对自己的约束,家庭的担当需要用心用爱去付出,
成长不仅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开拓,成长意味着我们犯了错也不能再凭借哭闹而取得别人的原谅,不能觉得责任与担当这两个词与我无关,它是是个约束着并鞭策着我们。
担当即使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担当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在成长的路上,责任是对一个人的最大考验,一个人能承受的责任有多大,他的成功就有多大。
担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勇气,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有担当。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5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__x专业20__级的学生__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使命》。
各位同学们,我想请问,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你们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呢?对于我来说,我所选择的不仅是一所称心的大学,更是一种使命,一份承诺。
说实话,当我还未跨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我曾经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过彷徨。
因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救死扶伤、造福于全人类的医生。
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每当我和同龄人讨论起未来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更多的是:我要赚很多的钱,我要当个公司老总,我要去国外定居工作。
于是就有人讥讽到我:“你那么崇高,有什么用呢?现实点吧!去国外发展,别呆在中国了。
”于是啊,我就开始怀疑了自己的选择,以致从小坚定梦想的我,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地动摇。
但是呢,当我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当我经历了十天艰苦的军训生活的时候,当我穿梭在教学楼之间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因为我知道了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也坚信了我选择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选择了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重担。
各位朋友,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失去了可以再得到,但惟有青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性消费”。
所谓“人生易老”,所谓“如白驹过隙”,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青春是短暂的,但也是最美好的。
我们也应该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
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就已在青春时肩负起庄重的使命。
少年时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青年时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展自己的宏图,书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狼牙山五壮士,为革命英勇跳下山去,生命的光芒在山间四射……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
今天的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我们面前的任务同样艰巨。
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祖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许多家庭因为一场重病而耗尽一年的收入,仍然有很多父母为了供子女上学而穷极一生,仍然有很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就是祖国的现实啊,作为新一代的青年,难道我们没有义务去承担这种责任吗?难道我们甘心将这些事交给下一代、下下一代的人来做,而自己却被视为无能的一代吗?“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国强为己任,不断地努力,无私地奉献,用自己唯一的青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这就是我们的青春使命。
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我想再次让大家仔细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自己的青春使命。
以前的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心为搏取公名利禄,这全然是一己之利。
我们应抛弃这个狭隘的思想,走出个人的小圈子。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意思是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好丰富的知识,然后用它们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我们青年学生,正是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即“修身”阶段。
因此,我们现在的最大责任就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学好各门功课,用科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一个随时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青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样,我们才能使国家处于科技的领先地位,才能让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暂,我们的青春显得更加仓促不及。
当我们两鬓斑白的.时候,每当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那我们便是完美地把握住自己的青春,成功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篇6
这世上写故事的人千千万万,作家、导演甚至是艺术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过文字来记录,有的故事通过影像来述说,有的故事通过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呈现。那么,记者这类故事讲述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应该从新闻本质的特征上寻找答案,那就是——真实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艺术家的画笔,记者通过真实的事实来讲述这个时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猎奇的内容去迎合读者的窥探欲;有人为取利益,字里行间煽动情绪,挑起纷争,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记者的名义,搜寻公司的黑料,上门勒索敲诈;有人仗着自媒体的称号,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输出观点不顾事实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这样的后真相时代,受众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绪的宣泄,而非事实的澄清。记者千辛万苦做出的调查报道,可能阅读的人寥寥无几。在市场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榨之下,站在新闻道德的十字路口,记者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在“好记者讲好故事”——2020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中,众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时代环境下记者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回答了应该如何坚守新闻理想的问题,为奋战在一线或是即将踏入新闻行业的媒体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在我看来,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见证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是坚守如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转变的故事;无论是信仰如英雄连队的传承的故事,还是忠诚如一家人世代守护祖国边境线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不是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时代和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展现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从侧面反映时代和国家的变化与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实地记录和描写,自能准确地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冷冰冰地说教,也没有人喜欢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不顾实际的赞美。许多新闻想要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词,将人物包装成了“纸片人”,干瘪空洞没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好故事,应该以真实的事实为骨架,以独特的精神为神韵,以和人民的联系为经脉,惟其如此,才拥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一个好故事的背后,包含着一个好记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记者写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个好故事必定由一个好记者写成。一个好记者,他应该是忠实地陈述事实,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传递价值。同时,好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去记录历史车轮的轨迹;更应该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与丰富。
也许,探寻真相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危险,暗访记者每一次深夜尾随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驻外记者亲历纷飞的战火,死亡就在一米开外;也许,采访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风雪让车无法开动,他们扛着摄像设备冒着风雪走了十几个小时。
一个好记者,总是想着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关注在哪里,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一个好记者,总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记录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的故事”;一个好记者,总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媒体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初心”。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理应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学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也可以看作是媒体人的新闻理想和追求的写照。
担当使命的演讲稿6篇相关文章:
★ 清洁的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