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精确地说明本质的观点,写心得体会是我们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的重要方式,心得大全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1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上机练习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2
---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二、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因素
1、课堂步骤的时间的分配和有效性联系
在技能知识的教学中,有关过程步
2 --- 实,虽然是由于发现了大多数的学生的普遍问题想统一解决,但在学生还没有完成之前,这样的举措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讲和学生应用操作的时间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第二种过程的时间调配难度的把握看起来好像简单一些,因为大家觉得是复习课,前面技术性的知识点已经落实好了,现在仅仅是把学生的“冷饭”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中更讲究的是你给学生练的习题的难易的控制,时间你觉得是可以在20分钟以内完成,可偏偏出的习题却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无奈之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牺牲自己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应该说是低效的,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没有时间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学生完成没有,现讲了再说,但学生在听你讲解的时侯也是糊里糊涂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课堂效果。所以,这样
4 --- 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学生思考的一种惰性,一种依赖性,这也可能是学生成绩一直没有一个高度,没有一个创新的根本性原因。笔者有时为了赶时间进度,深怕学生思考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我快速讲解的时间,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将过程和答案公布于众,其实这样传授的知识点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没有经过思路挣扎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除了能提问,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深深地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在听取其他教师的课程会发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口头语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对不对呢?”来取代所谓的提问,这时的学生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对”与“错”的美妙的结合,这么的效果能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吗?当然回答也很简单:不能。本人其实也有犯此毛病的时侯,是因为觉得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要学生完整的回答一个操作的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如:如何新建一个文本文件。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
6 --- 性的落实,但和教师的提问是分不开的,你的问题简单只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那么就太牵强了,学生心里有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3、课堂的评价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新课堂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我们要真正理解“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是为了改进“。
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即所得, 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此时及时的反馈既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很好,不错,对极了,你想到太周到了,这是我都没有考虑到的,good“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生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
8 --- 以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听过一省优质课一等一的老师的课,课堂中的个人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是学生,在场所有的老师都被她深深的吸引,无不赞叹其深厚的功底,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其它学科的老师,所以,在她的课堂中只有专注。
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5、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教学有效性的联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有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随着课堂教
10 ----
11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3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信息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日益丰富并指引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作为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的教育事业面临着信息化大军的整合与崛起。
信息发展以快捷、便利而主导人们的衣食住行。但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一个渐变与飞跃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电子科技运用在教学中已成家常便饭,而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巧妙结合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始终追求。
我从自己教学实践出发,对信息化教学课堂融合谈以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基本运用意识的形成。
作为一线的教学者,跟不上网络步伐与现代科技发展前沿是众多一线边远教师面临的最大困境。而要能使得信息化进入课堂就得经历一个意识与实践的初级探索运用阶段。意识是发展的首因,在初涉网络世界、新鲜事物面前好奇与渴望是人皆有之,但每一个人由于天资与接受程度的不同,对现代媒体接受有着参差不齐的想法。故而在初涉阶段敢接触成为了以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对兴趣激发和探究欲望启迪。比如:多观看演示、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关注相关媒体引用等等,经历依葫芦画瓢到胸有成竹的量变过程。
二、基本技术掌握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在尝到甜头的基础上,我们要乘势追击,对现代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准确而很好的把握相关技术要点。做到多积累、广运用、多实践、善改善。比如:在教学中,几何画板、思维导图、优课v3、ppt、flash、微课等要能权衡各种软件优势,课堂运用上力争熟能生巧,锦上添花。课堂教学是师生感同身受的形体语言艺术,现代教学媒体以便利直观、资源丰富、表达精准等强大功能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我们唯有投其所好,集众家之长唯其所用。
三、用好新鲜媒体技术,打造特色教学课堂。(信息技术融合课堂)
“一节好课”是检验一名教师基本功的最好办法,当下如何去促成一节好课。这里就少不了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好的媒体能给课堂增色,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更能让一个教师把个人信息化水平展现。特色是经典不变的东西,千篇1律的表达对大家来说习以为常。得法者得天下,知法者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在不同的环境,陌生的情景中毅然崛起。教学要的是灵感,要的是不随波逐流,要的是哪种把技术与技巧巧妙结合的灵气。新鲜媒体以新给人一种追求感,但不能很好运用就会适得其反,不能发挥应有的课堂辅助效果。适合自己的才有可能唯自己用,贪多求新、五花八门、争相展示自己的媒体技术是很多教师接触新鲜媒体时常犯的错。就此种种,就会出现大家花大力气的学习购买新鲜媒体,却更多的把比试媒体技术占据课堂主导地位,不能顺应课堂教学所需,无边无际的进行竞技奔波,而执教者与观摩者却停留在叹服与渴求的低次次情感体验中,不能看到教学融合的效果,无法提升到信息化与课堂融合的高度,发挥媒体应有的辅助作用更定无从谈起。
四、新老并用,学会掌握前沿技术。
信息世界瞬息万变,今天的一切完全成就不了明天的美好。所以要在信息时代不落伍,就必须更新与完善。在教学之路上,传统与现代技术缺一不可,我们在追求新鲜血液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点。而现实却存在猴子掰包谷,感时新一阵风让教师没有时间成果而草率的接受新的事物。这样就会使得各种媒体技术运用间脱节,更谈不上整合各种媒体优势,打造出自己可用的教学之风。所以,在信息化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我们必须有高远的思想意识,在坚持与创新中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不捡芝麻丢西瓜,不赶鸭子上架,顺应教学需求该新则新,该用则用,该全就全,该舍就舍真真的把媒体技术与教学融合到一起。
老师们:教学是艺术,在信息化教学运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战胜艺术的至高点,靠的就是对新鲜技术的敏感程度,靠的就是一种敢于接受的胆魄与毅力,靠的就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靠的更是永恒的追求与不懈的探索。教学者我们停不下学习的步伐,不忘初衷,坚信在庞大的信息世界里有适合自己立足之所。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4
xxxx年暑假,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四天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在培训中,老师细心、耐心、精心的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使我们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亲自动手结合所教学科操作练习。对微课这个常听的名称,有了准确的理解,并对微课的制作也进行了练习。
从所周知,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设备,它结合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在一起,使用操作非常方便。使用这样的仪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等,因为白板模式下提供的工具栏中的画图,复制,旋转,拖动等已能很好的展示图形重合的全过程。
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白板课件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白板技术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方便。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白板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课堂练习,定时自动收缴学生作业,并能当堂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本节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它的特点是:
(1)教学时间较短: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关于微课的制作我们需要知道:
1、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
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2、在制作微课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
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老师们说,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
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通过这次学习,我掌握了非常有用的电子白板软件和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它们简单有效,我将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它们,让它们提升我们师生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5
技术支持服务心得
引子
岁月在倏忽之间,匆匆4年已如弹指。从甫步入社会到如今尘满面、鬓如霜(夸张!夸张!呵呵),我一直没有离开实达的怀抱,始终浸淫在公司的工作生活之中,一丝不苟地奉献着我沸腾的热血和蓬勃的青春!
我所在的部门,在公司发展的历程中几易其名,从“系统支持部”到“应用系统事业部”,又从“应用系统事业部”变更回“系统支持部”,尽管部门名称的更替翻来覆去,但是“技术支持”的工作实质却始终如一,正如我们部门所有同事所坚持的理念一样未曾改变——“从客户角度出发,尽最大的努力为客户提供最即时最高效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技术支持这个工作的人,从进入实达公司的那一天起,就会被神秘兮兮地告知一句让人胆战心惊的咒语——“pos(跑死),pos(跑死),一直跑到死”。恶!是何言!是何言也!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憧憬满怀,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激情期待!对我们来讲这样的话,岂非盛世危言乎?!
怀着美好的愿景,我们奔赴各自的片区。我从白雪皑皑的辽沈来到烈日炎炎的八闽,又从榕荫满地的福州奔赴雍容繁华的北京。之后的事实证明,即将到来的工作历练,真的明证了前辈的那句齑语,同时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直面那惨淡的人生(夸大!夸大!哈哈)!
技术支持人员需要做好心态上的自我调适
技术支持工作并不似想象中那么轻而易举、信手拈来,而生活也不象理想中那样鲜花满地、浪漫悠然。似乎冥冥中那句有关“跑死(pos)”的魔咒注定了我的漂泊,从离开了前辈开始独自工作起,我就深味了这个工作的艰辛和这种生活的无规律。
我们这个工作没有远期安排的可计划性,随时都可能有你所不可预知的任务来临,说不定就在一个你梦寐以求、期待许久的周末清晨,一个电话的到来就足以让你立即重整行囊奔赴远方!我们就像独步江湖的旅客,今宵或许美酒珍馐,却难料明朝将会在何处匹马天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选择了技术支持这样的工作,我们就要去适应这样的生存状态和这样的生活方式。要在随机性很大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或许这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夹缝里求生存”。
我们的工作由于其作息无规律性、任务无预知性,好多时候可能造成以下这两种情况:
1)
任务不断,频繁出差,没日没夜的加班,甚至在某段时期中同时有几个工作任务一起压在你的肩头;
2)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工作任务,每天悠然自得,甚至无所事事到极端无聊的地步。
针对以上第1)种情况,我们就要在心态上保持平和,有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定力。合理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工作任务要分清缓急轻重。不可茫茫然了无头绪,也不要气闷闷肝火上升。人生的艺术或许就是在这种平常的工作生活中百般锤炼,从而让一个人从茫然无措、举止无方而变得如以无间入有间、隳隳乎其游刃有余,仿佛那高翔的海燕,能够在暴雨闪电之间品味每个激情的瞬间。当年我一个人负责整个山东省各银行的所有支付产品技术支持工作,那一年刚好是山东分公司销售业绩在全公司排名第一时候,辉煌的业绩相应地使技术支持任务出奇的繁重。象以上所说的同时忙几个工作任务的情况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再重再繁的工作只要你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分清主次轻重一咬牙努努力扛过了,你就会觉得仿佛如暴风雨过后看到彩虹,其实所有的压力并不是象想象中的那么难耐!
针对以上的第2)种情况,我觉得就更需要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控了。或许有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有很多人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能工作生活得很有条理,但是一旦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任自己支配,他反而却不知所措无所事事,甚至光阴虚度、空耗年华。作为我们这个it行业,抓紧时间进行前瞻性的自我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的更新着,我们行业内的技术发展和前沿趋势也在不断的进步。就像32位pos需求和emv迁移技术的应用,每一年都会有新的要求或者标准出现,时代逼迫着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一直向前。
我们有紧张繁重的工作以提高技术、磨练性情;我们还有宽松自由的大块时间以自学不息、充实自我。每一个技术支持人员在经历过如此的历练之后,我相信无论面对清闲生活还是繁重工作,都能够如闲庭信步、举手拈花般轻松怡然!
技术支持人员需要做好与客户的良好沟通
记得今年3月份一个月朗星稀的清晨,时钟指向4:30。我在清冷孤寂的北京稻香园桥下,等待着任何一辆可以载我去北京站的出租车。白天时候车水马龙的大街,此刻却是的士难遇,让我望穿秋水??那次,我必须在超市上班之前赶到天津农行信息电脑中心,为他们的ic卡pos解决脱机交易流水无法上送的问题。
做我们这个工作的人,遇到如上所述的情形是很经常的事情。有时候,为了配合客户的项目进度,没白天没黑夜的昼夜加班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不能象别的行业或者别的工作类型的人们那样,说什么‘上班前、下班后’就是自己的个人时间!我们没有加班费,也不曾觊觎过那种只在梦想中出现的殊遇。我们秉承的是自己无私奉献的理念,我们继承的是公司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我们看重的是对客户上帝般的尊重,和对客户朋友般的感情!
不错,有一些情况下,某些客户可能对我们态度比较强硬,甚至会提出某些强人所难的需求。这时候,我们自己良好的情绪调控就非常有必要。设身处地的从客户角度着想:或许他们的客户对他们逼迫的很急迫,或许他们的领导对他们施加的压力很强大,或许??
不管怎么说,毕竟我们和客户都是知识层次比较接近的人,入情入理的沟通还是不太困难的。有时候,和某些客户相处的久了,大家自然而然就仿佛朋友般的亲近。尤其大家接触的大多是做技术的人,行业内普遍认同的说法就是“做技术的人好相处”。
不要把客户当成“客户”——我的意思是说,用我们的真诚的心去和我们的客户沟通,而不是面戴虚伪、心存芥蒂的去和客户“打交道”。其实,好多客户都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或许大家可以一起聊聊时尚数码,或许大家可以一起喝喝啤酒啃啃肉串,或许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讨论技术难题??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体会到在和客户沟通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点障碍:
1)
对于项目进度的理解。
有时候,客户会很急切的告知,需要我们马上赶到现场配合项目的开发。但是当你赶到现场的时候,却发现或者环境没有搭好,或者设备没有到位,或者项目根本还没有开始。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可能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事实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客户在正式开始项目之前,希望和厂家在技术上做一些先期的探讨,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造成客户没有按预期搭建好开发环境,又或者客户的习惯就是在正式开工之前未雨绸缪。总之,面对这种种的原因,我们可以和客户做谨慎的了解,切不可闹情绪,更不能口不择言。如果确实距项目开发进入实质阶段还有些时日,同时我们手头又恰好有其他的工作,那么,和客户做好解释,同时争取意见是很必要的。我们要诚恳的表明我们的态度:希望先忙完别的工作,等他们准备好了再过来配合开发。我想,良好的沟通之后,客户一般会给予我们理解和支持的。
2)
对于故障现象的描述。
有时候,客户告知我们实达设备或者系统发生了故障,但对于故障的描述却是模糊其辞,不致详尽。从我们程序角度看,客户所描述的故障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有些人可能在应对客户的语气或者态度上比较不平和,甚至直截了当的下断言——“我们的产品不可能有这个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客户所反应的信息是客户的客户反映给他们的。对于故障现象的描述,可能在转述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信息丢失或者曲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耐心的挖掘信息,或者直接联系最终端的用户,以求得到最原始的故障描述。
3)
对于问题解决进度的协调。
有时候,客户可能给我们规定解决问题的期限,或者要求我们提供详尽的工作进度日程表。搞it的人都明白,基本上我们并不能提供给客户一个明确的限期或者日程,因为it问题往往不是如人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很多时候,程序中往往一个符号的错误,就会耗掉难以预计的debug时间。回答这种高难度的问题,我一般不敢下明确的定论。尽管当时随便说一个时限或许可以搪塞过当时愁眉苦脸的窘状,可是问题一旦没有如期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个人甚至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信用形象。
今年年初在天津农行,卡部领导要求我在3天之内开发测试完毕一套积分ic卡的star-610 pos程序。当时我手上同时还有农行的另一件工作以及天津银联的一个任务。面对这样的限期我没法胸有成竹的作出承诺,只能向卡部领导说明了情况,并保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尽快完成任务,幸运的是客户对我表示了宽容的理解。人很奇怪:当别人给了你很大的信任之后,你自己往往会为了对得起别人的理解而努力达到他的预期。可以想象,客户给我作出那么紧的进度要求,说明客户本身也承受着某种压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最终,在加班熬夜了两天后,我把程序提交给了卡部,客户非常满意。
4)
对待紧急突发事件的情绪调控。
做技术支持这个工作,有很多时候是突发性的任务。说不定你刚刚安排好了一个周末休闲计划,突然之间就有可能被新来的技术支持任务打乱。这个时候,任何面临此情形的人都会在心底有些抱怨,甚至有些人会做出很直接的抗议和反对。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何况,从客户的角度讲,大家也都不愿意在周末加班。之所以会找到你,说明情况确实有它的急迫性。或者,说不定客户认为这个事情除了你没有另外的人可以搞得定呢!既然这样艰巨且非你不能解决的任务落在你的肩头,那么又何必满怀情绪而又坐失这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呢(自我安慰!自我安慰!嘿嘿)?!:)
技术支持人员需要做好与公司内部同事的沟通
做技术支持这个工作,注定要像业务部的同事一样,需要走在市场的一线前沿。这也就在无形中对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诚如上所言,做好自身的心态调适以及做好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十分必要。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和公司内部同事的协调和交流。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本部门同事的交往比较密切自不必言说。在和其他部门的交流中,技术支持人员与业务口同事的关联紧密性是最高的。和业务部同事做好经常性的沟通非常必要:我们可以从他们掌握的信息中把握相关客户的业务需求,了解个别客户的项目进展。同时,我们也可以让业务部同事知道:客户的哪些需求我们不能实现,我们的哪些技术有独到的优势可以向客户推荐,等等。
平时在程序开发过程中,我们和研发部同事的交流也占相当的比重。有些底层相关的api函数bug可能会导致应用层程序的错误,但是这些问题是我们所不能解决的,这个时候研发部的同事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有些时候我们发现客户反映的pos故障现象,从程序上来看是难以解释的,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硬件的问题,此时向客服部同事取取经是很必要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从客服部弟兄那里了解一些基本的硬件故障常识,可能为我们以后进行排错提供非常好的经验!
综上,技术支持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工作,可以锻炼我们与人沟通应酬的能力,可以锻炼我们良好的自学能力,可以锻炼我们在无规律的工作生活中张弛有道的安排计划的能力。传统以来,实达系统支持部始终弥漫着她浓郁温情的人文关怀,让员工工作生活于其中总能体会到一种轻松惬意的良好氛围。四载匆匆,奔波辗转,梦里花落,似水无痕。系统支持部的同事,在我们蓦然回眸的一瞬,可曾有如许慨叹的滋味,淡如浮云般浮沉在你我的眉间心上?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篇6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断逐渐走进了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信息技术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计算机为"课堂",拓展语文的学习领域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一体化,必然打破传统科学课堂的封闭围墙,把科学教学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传统科学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极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一体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科学学习和实践,运用科学去交流和勾通。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网上阅读、网上交际等科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传统科学课堂,其主
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以后,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科学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科学老师甚至其他非科学老师的远程科学教育,在这样的科学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科学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科学知识传授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科学学习。
二、以计算机为"教材",拓展语文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的整合,必然引发科学教材的变革,不但在科学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科学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科学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科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科学资源与现行科学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科学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这是以课内科学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这是引导学生以网上科学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交流等网上科学实践,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科学资源向学生的科学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科学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博大的科学教育。
三、以计算机为"工具",拓展科学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整合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科学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科学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不断一体化的科学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是科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科学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
课堂教学技术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