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教案推荐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使每节课相互关联,教案的编写过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心得大全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散步教案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散步教案教案推荐6篇

散步教案教案篇1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散步教案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 “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师:除了这些小题大做的词语,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优美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读过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请你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数量不限。画好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只做提示,不做具体说明)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轻。”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情感再现,小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吗?(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请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 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

母亲 儿子

—→以小见大—→ 尊老爱幼

“我” 亲情 妻子

散步教案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题。

2、领悟文章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

细节描写

三、难点

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分歧粼粼霎时蹲下来熬

2、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4、结合课后第一题,说说本文标题的'特色。

(二)合作探究

1、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3、找出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当堂达标

1、积累运用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一shà( )时chāi( )散各得qí( )??

委qū( )水波lín lín( )( )嫩( )芽

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相信并佩服。——( )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

③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④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 ①度②无奈③生长b、 ①拖②高兴③覆盖

c、 ①熬②信服③铺d、 ①活②犹豫③滋生

4、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丰收。

(四)课后巩固

散步教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中母鸡和狐狸的特殊经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大黑板背景、小图书、小道具等。

活动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在身后的农场里,你看到了什么?

幼:蜂房、池塘、草堆、磨坊,从文字上知道的。

师:磨坊是什么地方?

幼:磨坊是磨面粉的房子。

师:我们来看看故事的主人公,不仅长得漂亮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丝,这么好的天气母鸡萝丝去散步了,散步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

幼:散步的时候会很轻松、很爽、全身上下都舒服,可以使身体健康,感觉很凉快。

二、幼儿阅读小图书

师: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仔细看看,母鸡萝丝去散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翻阅图书,教师适时介入。)

师:你们已经笑得前仰后翻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狐狸踩到了地上的耙子,因为它只注意到母鸡萝丝,没有看到地上的耙子。

师:农民伯伯用的耙子叫什么?

幼:钉耙。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自作自受”。

幼: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师:为什么不能说出来?

幼:有声音就会让母鸡萝丝发现,狐狸不敢发出声音。

师:母鸡萝丝去散步是怎么样的?

幼:母鸡抬头挺胸很神气的样子,它轻松又自由自在,雄赳赳、气昂昂地根本没有留意后面有坏蛋跟着。

师:狐狸跟在后面好像在干什么?

幼:狐狸在打坏主意,它的眼珠在骨碌碌地转着。

三、幼儿动态表演图书内容

师:后面还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们一起到书里去找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刚才听到了笑声,你发现哪里特别有趣、好笑?

幼:狐狸扑到草堆里去了。

师:草堆上发生的事情从哪里到哪里?

幼:从11页到13页,狐狸想扑过去吃母鸡,结果掉进草堆里了。

师:从15 18页,经过磨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母鸡萝丝绊到了绳子,结果面粉都洒在狐狸身上,变成了面粉狐狸了。

幼:从7 10页狐狸经过池塘,结果扑到池塘里,青蛙都扑到狐狸身上来了。

师:还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小组商量一下,我们用童话剧的方式来表演。(幼儿讨论商量)

第一小组:表演7—10页。

一位幼儿担任故事中的旁白,其他三位幼儿分别担任母鸡萝丝、青蛙、狐狸。

选用歌曲《郊游》的曲调,改编歌词来表演:“走走走走走,母鸡萝丝在前走,走走走走走,狐狸跟在后”。

第二小组:表演1 10页。

以哑剧的方式来表演,请大家猜表演的是什么内容。

第三小组:表演3~5页。

用快板的形式交流。

四、交流议论

师:讲了这么多故事,母鸡身后发生了很多危险,她都不知道,结果安全到家了,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

幼:很轻松、很勇敢、悠闲自在的、优雅的母鸡。

师:狐狸给你什么感觉?

幼:很笨、超不动脑筋、自作自受、倒霉得哑口无言。

师:这一路走来有很多麻烦的事情,母鸡什么也不知道,但是她身后的狐狸却很倒霉。以后母鸡萝丝去散步,狐狸还会跟在后面吗?狐狸又会怎么倒霉呢?我们用表演或者画画的方式继续编下去。

附故事: 母鸡萝丝去散步

一天傍晚,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被一只狐狸看见了。他蹑手蹑脚紧紧地跟在母鸡身后,母鸡一点也没觉察。

母鸡走过院子,狐狸猛扑上去,可是一脚踩在钉耙上,反被钉耙当头一棒,打得晕头转向。狐狸不死心,仍旧蹑手蹑脚紧紧地跟在母鸡身后,母鸡一点也没觉察。

母鸡绕过池塘,狐狸又猛扑上去,可是窜进了池塘里,变成落汤鸡。狐狸不死心,仍旧蹑手蹑脚紧紧地跟在母鸡身后,母鸡一点也没觉察。

母鸡越过草堆,狐狸再猛扑上去,可是摔进了草堆里,爬也爬不起。狐狸不死心,仍旧蹑手蹑脚紧紧地跟在母鸡身后,母鸡一点也没觉察。

母鸡经过磨坊,狐狸躲在磨坊后面,可是母鸡的脚绊到了拴面粉袋的绳子,一袋面粉从滑轮上掉下来,正巧砸在狐狸头上。狐狸不死心,仍旧蹑手蹑脚紧紧地跟在母鸡身后,母鸡一点也没觉察。

母鸡钻过篱笆,狐狸身子太大,只好跳过篱笆,一下落在小车里,小车咕噜噜地滚向蜂房,一大群蜜蜂冲了出来,追得狐狸落荒而逃,母鸡一点也没觉察。母鸡萝丝散完步按时回到家,正好吃晚饭。

散步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的时候与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与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与“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跟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案教案篇6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导学提纲

一、简要提示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二、梳理与反馈

1、梳理

(1)以小见大的写法。 (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2、反馈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散步教案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

中班粗和细教案推荐6篇

幼儿手工熊的教案推荐6篇

水社会活动教案推荐6篇

小学语文写教案模板推荐6篇

大班下美术活动教案推荐6篇

谁来了小班教案推荐6篇

大班美术蝉教案推荐6篇

会变的颜色教案推荐6篇

大毛毛虫和小毛毛虫教案推荐6篇

认识粗和细中班教案推荐6篇

散步教案教案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149